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怎么发表?

198阅读 | 7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怎么发表?第1页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怎么发表?第2页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怎么发表?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上传于:2024-06-23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怎么发表? 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定位和界定   这篇思想政治论文发表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定位和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贯是以思政课程为主, 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股清风, 改变了原有的疲沓的、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的说教, 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思想政治论文投稿,贯通培养项目;思政课;经典;融合基础;方式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指导下,北京市于2015年正式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即七年贯通2+3+2模式,中考结束后直接进入两年基础教育阶段,然后经过考试转段进入高职完成三年专业学习,最后进入大学阶段,成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培养模式对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思政课更多的变成了学生安身立命之学,因此,将思政课与经典融合教学就十分必要。 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新定位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论文发表Q:1966715440   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身立命、立德树人、汲取力量之学。首先,我国2017年新课标,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由此可见,思政课的德化特征逐渐凸显。特别是贯通基础阶段的学生,需要思政课程给予引导,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贯通基础教育阶段面对的是参加完中考而未选择普高的学生,他们正是志于学的年龄,三观未定,教便显得至关重要。《礼记•学记》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即:“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增益其善,而挽救其过。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程,在“长善救失”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贯通基础教育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将注重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因此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其修身、明明德的阶段。   思政课必然承担起此重大责任。最后,贯通的学生日后将成为我国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承担我国重要领域的建设工作。因此高尚的人格及综合素养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而且对我国的某些领域造成深刻的影响。《大学》中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3]综上可见,贯通思政课的德育地位凸显出来,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底蕴,给予其奋斗的力量。   二、与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相融合的经典界定   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其纲常性、经验性。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反映了中国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如姜广辉所言:“生活于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民族都有一定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便被看作这个民族的经典。”[4]经典告诉人们一种生存样法,为人们建立一套价值标准。通过学习,去汲取经典背后带给人们的精神力量。贯通基础教育阶段与思政课相融合的经典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所选经典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5]因此,在新课标所规定的必修四个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中融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更有利于贯通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所选经典应有助于贯通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精神。文化自信唯有通过传统经典方可树立。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这种文化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之载体,历久弥新的精华。中国精神之载体即中华经典,中华经典莫过于五经。五经,作为我中华民族千年之积淀,先民经验智慧之总结,是人类文明史即探索、前行、历世积累的结果,实为我中华文化最具力量的文化载体。贯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的恰恰就是我国文化的力量而并非知识。唯有将经典纳入思政课的教学,才可将真正的知识背后的力量给与他们。   恰恰是知识背后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经典的选择应基于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特殊性,予以针对性选择,此选择应由贯通思政课教师予以取舍。如《易经》作为六经之首,次第成书,为我国千年文明之积淀,对于贯通学生就不研究其卦象如何生成,而略讲爻辞、卦辞,重点放到《易传》部分,传的部分,是易经精神的诠释,更有利于学生汲取精神力量。   《诗经》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者,心之所之也。”[6]贯通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立志对于他们显得尤为重要,可将《诗经》中的雅、颂部分挑选出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诗的力量,追溯其精神内涵。《尚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包括周人克商后艰苦创业的过程,文武周公的丰功伟业,还有很多濒危汉字,皆值得贯通基础阶段学生学习。《礼》礼的精神在于敬。“不学礼无以立”,[7]通过对礼典仪式的学习,将中华礼仪之邦的仪式感带给学生。礼崩乐坏之后,仪式感在国人的视野中逐渐淡化,然而仪式感的重要性却日益显著。特别是贯通学生的仪式感需要加强培养。   《春秋》之经典在于故事。读史使人明智,春秋为鲁国史官所记,同时代史观所加,加之后人读后感的添加。学习《春秋》,亦学习其背后所昭示的“实事求是”的史学精神。将《春秋》纳入贯通基础教育阶段思政课,让学生学习感受这些伟大时代伟大人物的精神力量,敬仰之、效仿之,从而树立自己之志,“志,心之所之也”,[8]志之所成皆在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皆在长时薰修。经典之感染力即在此,因此将经典融入贯通思政课堂,以助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将传统经典融入贯通思政教育,与语文学科学习文学经典大有不同。思政课融入经典并非为怡情,而更多的是汲取经典背后的文化力量。所选经典也并非注重文学色彩和文法笔法,而更看重文化之精神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并非教学生成为一名文人,而是成为一名可以正确安顿性命的人。   三、贯通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