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308阅读 | 15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1页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2页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3页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4页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5页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Blue忧伤 上传于:2024-04-14
随着国内创业板新上市企业中物联网相关企业的涌现和中国移动对物联网的造势,物联网(IOT, The Internet of Things)开始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就发布了一篇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ITU Internet Report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全面而透彻分析了物联网。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是ITU(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Tunis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的。报告深入探讨了物联网的技术细节及其对全球商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报告着重呈现了新兴技术、市场机会和政策问题等信息。报告由ITU战略与政策部撰写。 在这里, HYPERLINK "http://chiong.cn/" 棠棣将英文版的报告摘要文件择要译制成中文版,和读者分享。译文中部分用语晦涩,还请读者海涵。 报告主要分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如下内容: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探索了物联网下的关键技术远景,如全域网络(Ubiquitous Networks,又译泛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和全域计算。 第二章,可用技术,检视了那些能够引导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技术,包括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网技术、智能器件、纳米技术和小型化技术。 第三章,市场机会,探索了这些技术的市场潜力和抑制市场增长的因素。文章选取了部分行业的新商业模型作为范例,描绘了物联网如何做到改变产业基石。 第四章,潜在挑战,思考了阻碍物联网标准化和广泛部署的障碍,如日益增长的隐私关注。 第五章,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提出了一些物联网技术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益处,这些益处将能使这些国家成为先锋用户和市场催化剂。 第六章,美好前景,将上述内容融合到一起,总结了在未来十年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会被如何改变。 第七章,新生态系统,总结了物联网带来的影响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和电信行业的全新生态系统。 统计附件则展示了世界200多个经济体ICT使用情况的数据和图表。 一、什么是物联网?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全域计算和全域通讯的世纪,我们的组织、社区和我们自己都将在这样变革的世纪里受影响发生变化。早期的全域信息通讯网络的形式就是移动电话:截至2005年6月底全球有超过20亿台移动电话。这些小玩意已经成为无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比因特网都贴近人们的生活。 在今天,全域信息通讯的发展已经开始使这种现象进行到更深刻的阶段,从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开始扩展到长距离的器件和日常用品。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新通讯形式诞生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ICT)的世界加入了新的维度:过去有任何人之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交换,现在加入了任何物体。 各种连接会因此翻番增加,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网络的网络——物联网。物联网既非科幻小说,亦非商业骗局。它是建立在坚实的技术优势和广受认可的全域网络前景之上的。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一次技术的革命,它揭示了计算和通讯的未来,它的发展也依赖于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从无线传感技术到纳米技术。 首先,为了连接日常用品和设备并导入至大型数据库和网络,尤其是网络的网络(即因特网),一套简单易用并有效的物体识别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那样,物体的数据才能够被收集和处理。无线射频识别(RFID)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其次,数据收集受益于探测物体物理状态改变的能力,使用传感器技术就能满足这一点。物体中的嵌入式智能能够通过在网络边界转移信息处理能力而增强网络的威力。 最后,小型化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优势意味着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能够进行交互和连接。 所有这些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物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从感官上和智能上连接到一起。 事实上,借助集成化信息处理的帮助,工业产品和日常物件将会获得智能化的特征和性能。它们还能满足远程查询的电子识别需要,并能通过传感器探测周围物理改变。就这样,甚至于像灰尘这样的微粒都能被标记并纳入网络。这样的发展将使现今的静态物体变成未来的动态物件,在我们的环境中处处嵌入智能,刺激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诞生。 使用无线电波来识别物体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中枢之一。尽管某些时候,人们把它贴上“下一代二维码”的标签,但是RFID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实时追踪物体以便获得关于位置和状态的重要信息。早期的RFID应用包括自动化高速公路收费,大型零售商的供应链管理,药剂防伪和电子医疗中的病人看护。一些更新的应用包括更多内容,从运动休闲(滑雪入场券)到个人安全(学童防走失)。RFID甚至被植入到人体皮肤之下来完成医疗目的,或者作为黄金海岸俱乐部的VIP入场券。电子政务上将RFID植入驾驶执照、护照和现金之中。RFID阅读器也被植入到移动电话中,例如诺基亚就在2004年发布了支持RFID的商务手机,并计划在2006年底发布消费级头戴式耳麦。 除了无线射频识别,探测物体物理状态改变的能力也对记录周围环境变化必不可少。从这个角度看,传感器在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上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它使得物体能够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传感器从环境中收集数据,生成信息,并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意识。例如,电子夹克中的传感器能够收集外部气温的变化从而夹克的参数能随之修正。 物体中的嵌入式智能则能把处理能力分发到网络边界,提供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弹性。这还能帮助物体和设备在网络边界做出独立决定。“智能物体”是很难定义的,但是这个词意味着对外部激励一定的处理能力和反应。智能家庭、智能车辆和个人机器人是嵌入式智能成功应用的一些领域。对可穿戴计算机(包括可穿戴移动车辆)研究也正在逐步进行中。科学家们正在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来开发新的设备和应用,如可通过手机和因特网控制的烤箱和在线电冰箱。 物联网将会融合上面各种技术和功能,来实现一个完全可交互的、可反馈的网络环境的搭建。 物联网技术给消费者、制造商和各类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对这些震撼的创新而言,从想法到面向大众市场的特定产品和应用需要艰难的商业化运作,包括标准化组织、国家研究中心、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种子用户。 需要注意的是,从一开始并贯穿研发始终的是,新想法和技术必须要找到支持者引领它们进入生产过程。进入市场的时机也很重要,需要那些能够推进创新的“种子用户”的帮助。到目前为止,物联网的驱动技术并没有在非公开场合造成很大影响,从产业论坛到行业协会看都是这样。但是公共领域的关注正在日益增长,从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到医疗、国防和教育领域的投资者都已经 逐步关注。 RFID是这些相关技术中最成熟的一个了,已经建立了标准协议和针对更广阔市场的商业应用。全球的RFID产品和服务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可观的15至18亿美元的收入。而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之后,随着各种消费产品(尤其是移动电话)中的智能卡和RFID的扩散,这些收入将相形见绌。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使用在汽车、家庭安保、医疗、航天、远程监控、地质环境监测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市场潜力估值是有差别的,但是分析师们预测随着单价的下跌,部署量将会显著上升。这其中,机器人就正在向新市场渗透。当前,工业用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大于个人用和服务机器人,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用机器人有望引领未来市场增长。 改变商业战略的游戏正在进行着,尤其在零售业、汽车业和电信业。各公司正在使用部署物联网技术来优化内部处理,拓展传统市场,进入新兴商业领域。 四、挑战和关注 伴随着物联网的巨大潜力的是大量的挑战。在很多地区物联网的标准化还处在初期,甚至还在孕育之中。很显然,管理和培育快速创新对很多国家和产业而言是一种挑战。标准化对任何技术的面向大众的大规模部署而言都是必要的。几乎所有商业上成功的技术都经历过几次重要的标准化进程来渗透到大众市场。如果没有TCP/IP和IMT-2000,今天的因特网和移动电话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 成功的RFID标准化逐步被以前的Auto-ID Center和现在的EPC Global推进。然而不同组织(ETSI、ISO等)的贡献也在施展作用。ITU针对日益增长的RFID创新也曾号召进行RFID协议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则被ZigBee Alliance和其他一些组织推进。与此不同的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标准化则因为共识和广泛协商的缺失而遥遥无期。 妨碍用户采用新兴技术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注是广泛的,在追踪用户位置变化,收集用户兴趣和喜好的传感器和智能标记这样的方面更甚。当日常物件能够拥有五种感觉(如视觉和嗅觉)中的几种时,再加上计算和通讯能力,数据请求和数据应答的概念会为之焕然一新。物和人之间、物和物之间不可见而持续的数据交换,很有可能给数据所有者和数据接触者带来未知隐患。技术的大范围铺开更是能加剧这个问题。谁将能够最大权限地控制我们周围嵌入的成千上万的“眼睛”和“耳朵”呢? 公共关注和激进消费者运动已经阻碍了两家知名零售商的RFID商业试用。要向更广范围推广物联网相关技术的部署,必须要确保用户的知悉应允和数据机密和安全。而且隐私保护不能仅局限在技术解决方案上,市场和社会伦理上都要贯彻实行。如果和政府、市民团体和隐私关注者的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物联网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乃至终结。只有通过广泛宣传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并保证解决这些敏感问题,我们所有人才能从未来公平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物联网中受益。 五、发展中世界的机遇 这篇报告中讨论的技术不只是工业化国家的私人领地。这些技术将有益于发展中世界,给它们带来方方面面的应用,医疗诊断、水源洁净、能源产业、食品安全,不一而足。 与千年发展目标的全球共识相契合,信息社会全球峰会关注ICT技术在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政府的国家电子战略,通用的全范围的公平的可承受的技术获取保证,更广范围的信息知识共享和传播。信息社会全球峰会不但关注技术传播的问题,还在通过通讯技术和其他新兴技术以求缓解贫穷、促进人类潜力发展和整体进步等方面进行了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联网下的各种技术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好处。 我们很容易就能在周围找到范例。在日用品生产和出口领域,传感器网络技术用来检测不同产品的质量和纯度,从巴西的咖啡到纳米比亚的牛肉。RFID已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