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

205阅读 | 9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5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6页
高中历史选修4 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综合 (含答案).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打碟古惑仔朋克软萌妹 上传于:2024-06-22
中外历史人物材料题 材料题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2、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答案] (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3、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答案] (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4、材料 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区)人。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杜佑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眼界开阔。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究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从766年到801年,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竞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举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他对于前史所载,从不轻于置信。或参稽载籍,或博访通人,认真地加以考订。杜佑这种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杜佑编纂《通典》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 答案:(1)背景:杜佑本人勤于钻研学习,持之以恒,勇于创新;长期担任军政要职,其政治实践注重制度史研究;唐代社会经济发展(或答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开明,视野开阔(借鉴前朝史学的成果);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或答需要历史反思与借鉴;藩镇割据出现;边疆出现危机亦可)。 (2)贡献:开辟史书编纂的新途径;发展史书自注的方法;影响后世治学精神和方法;保留了唐代及以前有关典章制度的文献史料。 5、材料 左光斗在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拜中书舍人,入阁为官。随后又选任为御史,授浙江道监察御史。曾三次慷慨陈词上疏万历皇帝“御朝”理事,均未获采纳。但左光斗却因清直敢言名重海内。万历四十八年(1620),奉命巡视京城,搜获假印七十余颗、假官百余名,左光斗予以捕治,使京城大为震慑,吏部为之一清。旋又奉命巡视西北城区和近郊屯田,在北方兴水利,提倡种稻,京畿农民种稻自此始。天启元年(1621),左光斗督畿辅学政(主考官),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次年被诬陷,逮捕下锦衣卫狱,不久惨死于狱中。时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左光斗为官十八载,两袖清风,不治家产,囊空如洗,唯有一身正气。后追谥忠毅。 ——摘编自《安徽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光斗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光斗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因:宦官专权加剧政治腐败,“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坚守御史的职责,清直敢言的个人品质。 (2)主要原因: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优秀道德品质,勤政爱民、体恤民情,忠于国家、对稳定政局发挥重要作用,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6、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 (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7、材料 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几个方面,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1917年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创办《独立评论》,先后为其撰写 1 309 篇文章。1938~1942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其后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猝发心脏病逝世于台北,获蒋介石祭吊亲书挽联哀荣:“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其后蒋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学术成就卓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 答案:(1)原因:幼年乡学传统教育,造就了文学基础和中国传统优秀品德;海外留学经历,师从大家;长期坚持学术研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灵活严谨;积极追求新思想新文化。 (2)评析: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胡适虽然拥有旧的伦理道德但也拥有新文化新思想,是他的政治障碍;蒋介石持这种观点的原因是其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新文化新思想,体现了用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本质。 8、材料 1950年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留美的邓稼先拒绝了各种诱惑,毅然回国。接到国家密令的邓稼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只说有了工作调动,让妻子多照顾点家里,就此踏遍戈壁和草原,隐姓埋名二十八年。为了验证苏联专家给出的一个关键数据,邓稼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9次运算,每算一遍要有几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五六个方程,装满了计算出的草稿纸和计算机打孔纸带的麻袋堆了一屋子。最后,他们攻克了这个难题,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华罗庚称之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一次演算”。1964年10月16日下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隔两年多时间又完成了氢弹的研究,1967年6月17日,顺利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摘编自陈怀临《邓稼先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致力于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稼先领导团队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影响。 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一穷二白,科技落后,国防建设急需加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封锁威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 (2)影响: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为捍卫国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 9、材料题(15分)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