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期语文电子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复习教案专题二 词语 审核人
202 2 年 上 期 九 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课时
3
总课时
执教时间
教材
简析
预设
目标
1.注意平时生活中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2.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语的含义。
3.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其特点。
4.解答成语题要理解结构类型、感情色彩以及出处等知识,并透彻理解其含义。
5.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以及语意轻重、大小范围和虚实需要等,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
教学
重难点
1.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语的含义。
2.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其特点。
3.解答成语题要理解结构类型、感情色彩以及出处等知识,并透彻理解其含义。
教具 准备
知识
链接
教法
学法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命题方向: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直是中考考查的必考内容。对“词语”这一考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积累、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有课内外词语的积累,有在具体语境中对多义词、同义词、关联词语的辨析,有对词语(特别是成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等。从考查的形式来看,仍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纵观各地中考试题的走势,可以预见,其内容将更趋丰富充实,也将更综合地考查我们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根据语境,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是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常考题。
第二,对成语,现在延伸至熟语的考查,近年来有固本求新的态势,要注意对报刊上一些语句中词语的辨析。
第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近年也有不少地区的试卷涉及,考查的重点是运用,这一点我们在复习中不能忽视。
第四,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这类题型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比较常见,要引起注意。
考点小结: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重在理解和运用。对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篇目中(现代文)的重要词语必须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或作用。
1.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指刀枪等)”。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
2.学会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运用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如“周密、严密、精密”,都含有“密”字,含有“事物的组织和结构紧密、完备”的意思,三个词的区别就在“周”“严”“精”上,结合这三个字的含义,就可辨明词义。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如“请求”“恳求”都有“要求”的意思,区别主要在语意的轻重上。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如“事件”“事情”“事故”同义,但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如“树”和“树木”,“书”和“书籍”,前者指具体的、个别的,后者则用于指概括的。又如“爱护”和“爱戴”意义相同,后者只用于人,一般指下级对上级。前者没有此限制,两个词不能互换。另外,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
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辨析: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表示事物结局的意思,但三个词分属中、褒、贬的色彩。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3.注意词的感情、语体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如:忠诚、伟大、公正无私、奋不顾身等。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叫贬义词,如:奸诈、诡计、渺小、贪生怕死、好高骛远等。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如:关系、复述、订阅、杳无音信、机不可失、一衣带水等。
注意:贬词褒用和褒词贬用是考查的重点。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
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如“虚脱—休克、红药水—红汞、肺结核—痨病、紫药水—龙胆紫”等几组词语,前者为口语词,后者为专业词。
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如行业术语等。
词的语体色彩,重在辨识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及分寸,看看所使用的词语是否得体才是关键。
4.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它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说法。
(1)了解成语的来源:大多是从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2)辨析成语中的字音和字形:如“不求甚(不能写成“深”)解”“不省(xǐnɡ)人事”“杞(qǐ)人忧天”等。
(3)弄懂成语的意义: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如“唯利是图”“发号施令”。有的成语的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情的方向、方法不正确”。有的成语中的字,古今意义不一样,不能用今义去解释这个字,如“严惩不贷”中的“贷”是“饶恕”之义,不是“借贷”之义。
(4)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来是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在则是指因为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
5.词语的运用
理解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词语,表情达意。
(1)同义词的运用: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近义)词,要求将这些同义词选填在适当的位置上。要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异和搭配对象。
(2)词语的释义及辨误: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某个词,或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可借鉴上述释词方法予以订正。
(3)选填恰当的关联词:要放在准确的位置上,注意虚词的搭配,防止滥用和残缺,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利用已知推断未知,选填好关联词语。
(4)理解选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本义、比喻义及其适用的对象、场合和习惯。
(5)多义词的运用:要注意多义词的多义性特点,依据语境,准确辨析。
(6)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作用。
(7)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不能生造词语,更不能随意拆成语,应遵循各类词的固有的使用习惯。
(8)要辨明每个词语中的字的音、形、义,不要将词语中的字写错了、音读错了、义辨错了。
6.注意与其他考点的兼容性,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联系起来考查
第二课时
考试指点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考查角度多,复习时应多下工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辨析同义词主要是留同存异。遇到词义相近的词,先筛选其词义相同的部分,然后对相异的部分进行比较,判断其“异”在何处,最后再考察语境,看一看应当选用哪个词。注意辨析同义词的一般规律,如根据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来辨析。如“侵犯”可以和“主权”“利益”“领海”等搭配,“侵占”则与“土地”“财产”等搭配。又如根据词性和句法的功能不同来辨析。如“阻碍”和“障碍”都是阻挡、妨碍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但“阻碍”是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障碍”是名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再如,根据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等方面来辨析。
第二,注意积累熟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熟语(成语)。对有关熟语(成语)的考题,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遵循两点:(1)切实明确熟语(成语)的含义,因为这是我们恰当运用它的前提;(2)充分考虑该熟语(成语)所处的语境,看其是否能帮助造句者准确地表情达意。
第三,熟练掌握关联词语。中考试卷大都从两个方面命题:(1)在句子中填写关联词语;(2)判断在具体语境中关联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做好关联词语类试题,我们应注意并思考五个问题:(1)关联是否明确(如“不管”“尽管”“不是……就是”“不是……而是”等);(2)搭配是否恰当(如“只要……才”“只有……就”等);(3)关联词语是否完整;(4)关联词语位置是否适当;(5)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分句间的意义是否一致。
第四,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在备考期间以课文下面的重点注释为主。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区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入世界大市场。
(2)青少年要学会以合适的方式心中的烦恼。
(3)霞光里的故园,在蓝天碧水的下更加妩媚动人。
(4)依法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A.依托 排遣 映衬 征收
B.依赖 排放 陪衬 征收
C.依托 排放 陪衬 征集
D.依赖 排遣 映衬 征集
解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依赖”是依靠别的人和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依托”是依靠本身的条件。“排遣”是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排放”是排出(废弃物)。“映衬”是“映照、衬托”的意思。“征收”是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属机构收取(公款、税款等)。答案:A
【例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今年以来,朝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专题文化活动。
D.《文明办网倡议书》为我国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地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解析:B项中“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显然与句意矛盾。
答案:B
【例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清晨,我走在校园中,一阵阵 的鸟鸣声,让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
(2)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 。
(3)在这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中,市工商局清查并 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4)招聘会上,面对考官们略带挑剔的提问,王虹 ,对答如流。
A.清晰 水落石出 烧毁 滔滔不绝
B.清脆 山穷水尽 烧毁 胸有成竹
C.清晰 山穷水尽 销毁 滔滔不绝
D.清脆 水落石出 销毁 胸有成竹
解析: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清晰”是清楚,而“清脆”多指声音清楚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