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

138阅读 | 5收藏 | 1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1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2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3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4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5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6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7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8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9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10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11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12页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助力跨越发展.docx第1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偷走 上传于:2024-07-14
云南保山:破解人才瓶颈 助力跨越发展 云南保山市作为欠发展地区,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先行先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全市在大数据、城乡规划、金融、医疗卫生、工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奇缺,因此需要全市着力破解人才工作瓶颈,借智聚力,助力跨越发展。 一、背景 从人才队伍的现状看,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保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截至2015年,保山市人才总量为17.86万人,占人口总量的6.9%,比全省低2.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4.6个百分点;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5.79%,比全省低2.91个百分点,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万人拥有的研发人员比例为3.09%,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4;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仅为11.26%,比全省低6.2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全国34.9%的平均水平。全市仅有“国贴”26人,“省突”34人,“省贴”39人,“云岭产业领军人才”2人,“云岭首席技师”4人,“云岭教学名师”6人(含高校5人),目前为止,保山市还没有一人荣获“国突”、“兴滇人才奖”、“云岭学者”、 “云岭文化名家”、“云岭名医”称号。全市在大数据、城乡规划、金融、医疗卫生、工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人才奇缺,交通短板、产业短板、教育医疗短板、机制体制短板、思想观念短板等各种制约保山发展的短板,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问题。保山市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牢。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喊归喊、做归做,存在说起来是“第一资源”,做起来是“第二、第三资源”,说起来是“战略地位”,做起来是“没有地位”的现象。有些单位和部门人才工作机构“缺位”、职责“错位”、功能“虚位”。一些党政主要领导缺乏强烈的人才意识,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有的“重使用、轻培训”,“宁可高薪挖人,不愿主动培养”。有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不能知事识人、量才而用,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有的妒贤嫉能,甚至排挤人才、以权压才。一些用人单位,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缺乏积极性,舍不得投入,拿不出有效措施,有的企业没有很好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二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活。当前,人才工作中,用管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还没有根本扭转。人才培养、选拔,特别是引进方面政策不切实际,不接地气,操作性不强,难以兑现情况突出。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误区还没有完全纠正。人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平等、开放、科学、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才流动的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障碍还没有彻底清除,人才从党政机关流出容易、流入难,体制内流动容易、体制之间流动难,利益分配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等都还不够健全完善。要进一步在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培养人才,加大选拔配备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至少副职当中要有一人是专业出身。三是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不是很浓,特别是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方法不多。让各方面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还不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尚未形成。一些领导干部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没有很好地与人才交朋友,一些领域学术“职称”比不上“官帽子”,把“封官”作为主要激励手段,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等。为补齐人才短板,保山市各级各部门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最优的环境,努力把保山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 二、做法和成效 不断增加人才总量,有效“聚才”。发挥体制优势,利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招录大批人才。一年来,共录用公务员365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17人,录用特岗教师556人。加强政策引才,先后印发了《保山市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试行)》、《隆阳区招商引资扶持优惠暂行办法》,《施甸县关于人才引进、调配和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龙陵县引进人才工作实施办法》,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经审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购房补助和工作津贴。充分利用中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滇沪合作”、“科技入滇”、教育部高校对口帮扶、“美丽中国”公益支教等项目,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与上海各大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杭州茶叶研究院、省内各科研院所及公益组织建立人才交流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引进大批高层次专家人才到保指导帮助工作。同时,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与腾冲市人民政府合作,挂牌成立了云南腾冲院士服务中心,邀请到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刘燕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医药学部常务副主任刘保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医药学部秘书长陈士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崔伟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彭公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春虹等一大批院士专家,组建专业化高端智库,为腾冲开展决策咨询、科学研究、产业技术支撑、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分析等智力服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柔性引才基地”在腾冲挂牌,挂牌仪式上共邀请到院士、专家18人,其中院士3人。同时,与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华山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台湾师范大学鄭惠美教授签定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等。 不断提升人才素质,有效“育才”。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考上线率连续10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民族生、民族班工作稳步推进。保山中医专、保山技工学校、保山一中“三校一院”建设稳步实施:完成了保山中专学校和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整合,成功创办保山轻纺(服装)学校;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腾冲)珠宝学院已经开始招生; 3月4日,投资5亿元的保山一中新校区已经开始启用;保山市高级技工学校成功申报成为国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目前,全市中职学生在校生达4.1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度重视在职人才教育培训。采取专题培训、上级调训、合作办班、挂职锻炼、继续教育、考察学习、外派进修、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训在职人才。围绕国家建设“一路一带”和“孟中印缅”经济带的开放发展战略,着眼于保山“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工作部署,大胆探索,积极创新,选拔37名在职干部,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举办缅甸语、印地语实用人才出国培训班。去年共培训党政人才3万多人次,事业单位人才2.5万人次,技能人才4.7万人次,并首次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0人次。高度重视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部署,研究制定《保山市“农村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意见》,积极部署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共培训70万人次基层干部和农村人才的目标任务,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基层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去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85万人次。高度重视新兴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出台《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大规模培养电商人才。一来年,全市共培训各类电商人才 14000 多人次,共注册电商企业(网站)321个,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个体)3600多家(网店),电子商务交易额17亿元,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同时,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过企业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名医名师工作室、推荐学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等多种培养平台和方式,新培养了一批“云岭首席技师”、“云岭教学名师”等省、市高层次人才。 不断留住用好各类人才,有效“用才”。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印发《保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暂行办法》,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广使用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积极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做好各类人才的毕业报到、就业咨询、户口登记迁移、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子女就学等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才服务能力。构建人才发展良好环境。积极组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去年,共评选“兴保人才奖”10人,“保山产业建设领军人才”7人,“永昌文化名家”10人,“永昌教学名师”15人,“永昌名医”10人,“永昌技能名师”6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印发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申报项目搭建平台用好人才。去年组织科技人员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0余项,申请项目经费9458.14万元,争取到位经费3459万余元,引导企业投入经费3.21亿元;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认定129家,其中昌宁县365生态产业研究所成功申报创建了省级唐颢专家工作站;腾冲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昌宁县农科所被遴选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目前,保山市内已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业项目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6个,市级专家工作站2个。 三、探讨 人才工作要杜绝说起来是“第一资源”,做起来是“第二、第三资源”,说起来是“战略地位”,做起来是“没有地位”的现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实: 一要抓实第一资源,营造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往往又是最稀缺的资源。“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聚集起来。善于发现人才。“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在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的实践中,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人才就是决定因素,就是取决于人的能力水平、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用一庸才、搞小圈子、让“关系户”上位,就可能正气不彰、人心不齐、事业不振;用一贤才,就会群贤毕至、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事业兴旺。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才的伯乐,知人善任,要善于从不同视角去看待人才,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用心关爱人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普遍关爱与重点帮扶相结合,把关爱送到人才心坎上。要采取专题培训、上级调训、合作办班、挂职锻炼、继续教育、考察学习、外派进修、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训人才。要继续开展人才选拔奖励,给予各类人才更多政治激励和人文关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荣誉感。要考虑设立特别贡献奖,2年或5年评一次,奖金设立50万或100万元。落实好市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加强市委与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系,开展市级领导对口联系专家工作,组织好专家学者学习、体检、休假、建言献策等。要畅通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住房、随迁家属就业等问题,增强他们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度、归属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和高层次人才联络员制度,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带头挂钩联系,用人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与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工作,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克服“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平时忽视,上级领导盯起来才重视”等随意性问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关爱人才,让人才有更多的价值认同感、获得感。敢于使用人才。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一方面是缺乏人才、一方面是没有发现人才,没有用好人才,没有发挥好作用,论资排辈、大锅饭、勤不奖懒不罚、优不奖劣不惩等现象突出。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在用人才使用上带有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所谓的“标准”,宁可用乖巧听话的手下,也不用有个性但优秀有能力的人才,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坐了“冷板凳”。所有的人才本身都是有个性的,什么样的个性,成就什么样的人才,要以包容之心面对各类人才。敢于摒弃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用人观念,以爱才惜才之心,给德才兼备者压担子,给实绩突出者搭台子,给群众公认者铺路子,在用人上,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要合理使用人才,因岗选人、人岗相宜,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真心包容人才。人才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之人,他们受性格脾气、阅历视野、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制约,身上自会表露出种种差异,以至种种不足和缺陷。能否包容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欠缺,不仅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艺术。善于从全局出发,在维护原则的前提下对人才的短处有所包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允许人才在成长的过程中交必要的“学费”,鼓励他们成功,宽容他们失败。“三国演义”中刘备武不如关羽、张飞,文不及诸葛亮,却把事情做成了,要学习刘备用人的度量和方法。努力集聚人才。人才聚,则事业兴。要构建“政产学研”融合机制,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搭建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电子商务等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关于简政放权、简化手续、降低经营成本的政策措施,用最优良的政务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吸引资金。认真落实引才引智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引导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建设上,采取更大幅度的差别化政策,吸引更多人才齐聚保山。 二要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人才工作以用为本,用好人才政策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人才制度优势、发挥人才引领创新作用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