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几”,能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产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产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师出示颐和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画上的美丽景色是哪里吗?(颐和园)
2、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是颐和园,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8、颐和园)学生齐读课题。
简单介绍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3、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呢?(生自由提问)
师总结典型问题:颐和园有哪些景点呢?作者是怎样去写颐和园的景色的?颐和园的景色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
颐和园 耸立 佛香阁 画舫 眺望 堤岸 姿态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重点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耸立:高高地矗立。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葱郁:青翠茂盛,本课用来形容树丛。
5、学习多音字。
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课题质疑问题:颐和园有哪些景点呢?作者是怎样去写颐和园的景色的?(课文以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丽的景色。)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地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去描写颐和园的美丽风景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大和美。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6段):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
2、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既点出了颐和园所在的位置,又写出了它给人的总的印象,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过渡:作者用美和大简洁地概括了颐和园,那么,颐和园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一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第2-5段,师生评价。
2、(1)整体了解: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三处景观?(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找出这部分的4个过渡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从过渡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移步换景,即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3、学习游览“长廊”部分。
(1)作者从哪两个大方面去写的长廊?(长廊内部和长廊外部。)
(2)长廊内部有什么特点?(长、间数多、有五彩的画)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去说明长廊的特点?(“700多米,273间”,作者用翔实的数据具体说明长廊的长和间数多。)
(4)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现长廊里画的哪些特点呢?(“每一间”强调了画的数量多;“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侧面表现了横栏上的画内容丰富多彩。)
(5)哪句话描写的是长廊的外部?用一个四字词语描述长廊外部的特点。(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鲜花竞放)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学习游览“万寿山”部分。
(1)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去写的万寿山呢?(从山脚仰视,从山顶俯视)
(2)从仰视的角度,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了什么景物?(自上而下描写了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景象。)
(3)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哪些特点?(“耸立”说明佛香阁很高,“闪闪发光”又写出了它的壮观;“一排排”表明排云殿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