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的心得体会 发言稿
——落实“双减”教师的措施建议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教育人要积极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是攸关整个教育的改革,也是面向教师的变革。当教育在“双减”的助推下朝着教育本位回归,教师如何答好“双减”必答题,也就成了绕不开的议题。
“双减”工作对教师的挑战大,教育变革的大幕拉开,在教育环境正“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的背景下,落在我们教师们身上的责任内涵势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务必要提高认识,在学业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做到减量不减质。
孩子的学习主要在学校,只要把校内的知识吃饱吃透,其实是没必要盲目在校外补课。相信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一、“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师要加强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作业的变革。
“双减”政策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更是详细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于过去那些常见的“机械类”作业,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向课堂要质量,课堂高效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加强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不仅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留时间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开学后我们要严格掌控上课时间,把课间时间一分不差全部还给学生,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我们应该去深钻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教案与作业,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使学生一课一得,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45分钟的课堂里,我们教师必须将知识讲好讲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个人魅力,是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成因。这些,不仅需要制度约束、绩效考评,更需要教师个人从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层面予以升华。让原来学生做10道题能明白的知识点,现在通过加强教研,少做几道题也能实现。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改变的可不仅仅是作息时间和托管服务,还有作业的变革。我们将家庭作业分成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及班本作业,所有作业进行分层,分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同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的特色作业的布置。
学校的整体变革方便了家长,却辛苦了老师。老师们在校时间无形被拉长了,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呢?
教师每天就像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在校时间尽快地完成工作,改作业、听课、评课、课堂巡视、与部门老师洽谈事宜、与家长沟通……既充实又体现个人价值。
二、如何让课后服务变得更有意义?老师应该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
从九月份开始,我们学校正式启动放学后托管服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托管,时间长达2小时;第二阶段延时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家长提供帮助。如何让这2小时的长时托管变得更有意义。
我们一方面给有需求的学生引进校外优质资源,让他们不出校门就可以上兴趣班;另一方面引导不参加兴趣社团的孩子进行阅读、学业和劳动整理。我们学校将基础托管时间阶段分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