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的心得体会 发言稿
——落实“双减”的措施建议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我们教育人要积极主动作为、形成工作合力,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取得实效,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是攸关整个教育的改革,也是面向教师的变革。当教育在“双减”的助推下朝着教育本位回归,教师如何答好“双减”必答题,也就成了绕不开的议题。
“双减”工作对教师的挑战大,教育变革的大幕拉开,在教育环境正“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的背景下,落在我们教师们身上的责任内涵势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务必要提高认识,在学业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要做到减量不减质。
过去的很多习惯需要调整,变革从自身开始。要稳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见效,迅速研究政策、制定办法、总结经验,做到学生减负不减“求知热情”,进一步提升桐城素质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在勇攀新高峰中彰显教育担当。打赢“双减”这一攻坚战,刚性落实学校减负措施,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加强校内课后托管服务,严格校外培训规范管理,全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全面增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内教育质量。
坚决落实“双减”,让孩子“正餐吃饱吃好”。“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改革的思维推进。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进、教师技能提升,走出一条“轻负高质”教学改革之路。要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能在校园内参加个性辅导、科普、体艺、劳动等素质拓展活动,让孩子更好回归校园。
一、“减”过重作业负担,“加”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更是详细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于过去那些常见的“机械类”作业,也作出了明确规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双减”做得是“减法”,但我们教师们却不可避免地要做“加法”。这里的“加法”不是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而是要呼应“双减”要求,朝着打造高质量教育的方向迈进。
“双减”提出不少具体要求,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坚持以学定考等。这些举措指向性很明显。
学生“减负”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也陆陆续续出台了多项“减负”政策。认真研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到一个观点:“双减”不仅要做到“减负”,也要做到“增质”。简单来说,“加法”和“减法”一样重要。
过重的作业负担缩减了孩子们的空闲时间,也缩减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而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正是此次“双减”的工作原则之一。作业“减负”并不意味着学习质量的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在一遍又一遍地枯燥作业中反复比对,而应在课堂上、在校园内就能得到保证。
我们教师应该去深钻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教案与作业,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使学生一课一得,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45分钟的课堂里,我们教师必须将知识讲好讲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个人魅力,是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成因。这些,不仅需要制度约束、绩效考评,更需要教师个人从职业素养、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