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书笔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每个人从小都受到了《论语》的熏陶,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其实,《论语》的道理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做人,如何增强幸福感,感悟人生的真谛。尽管我对《论语》仍是一知半解,但读《论语译注》后,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心态决定一切。孔子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遗憾,不能纠缠在里面,否则只能加重我们的苦痛;我们要尽可能地用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来弥补这个遗憾。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外面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内心的世界变得更加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孔子在治学态度上,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治学方式上要求我们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孔子也是这样做的,他本人没有呆在家里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周游列国,四处讲学。他还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读过了千万本书后,悟出人世间的道理,写出了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六本书:《诗》、《书》、《礼》、《乐》、《易经》和《春秋》。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勤奋学习,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再者要学以致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我们在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丰富的养分。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要想在本职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就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思,以我们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孔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而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看出去,无限宽广地拓展外部世界;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