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一段话读再多遍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对微观的学习下定决心看一看资本论第一卷花了一个半月除了书中描述资本家对工人特别是儿童妇女的剥削的残酷感到愤怒外应该说再没有其他任何感受因而在边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字都认识为什么它被马克思组合在一起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本天书这种从读资本论中的深切感受文科的知识不是只要努力去背就能学好的而是有着严密的思维逻辑过程并且是一种比理科更加自由更有发挥空间的抽象思维原因在此也就出来了作为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严重缺乏因而当务之急就是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应该没有那个学科比哲学更加抽象呢因而我选择了哲学由一种习惯的长期的思维方式转向一种很陌生的思维方式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它有一个很长的磨合过程对我来说初始阶段维持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翻了许多关于哲学知识的书但没有看懂任何东西每次都是看得自己不知不觉的爬在了桌子上当有几天看书时竟然没有睡觉我知道我能够看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吧当时是这样认为的为了使这种进步继续下去我想一直维持到大学毕业由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开始这是一位许多问题想不明白的研究生自己这么说的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从什么是物化劳动一直到能发表自己的一点观点总共用了一个半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不在于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而是借签了别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让自己也具有一点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又是我当时感到的一个不小进步更重要的是肤浅的感受到了资本论的不朽和对马克思的敬仰只有认真阅读过他的著作的人才会感到这一点那些高呼马克思理论过时了的人都怀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在这位巨人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只有马克思倒下了他们理论才可站起来任何一种理论必是时代的产物适应某一特定的时代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理论也不可能有永恒的理论但理论背后所承载的人类思想却是永恒的而资本论承载的恰恰是人类几千年光辉思想的结晶马克思的某些理论也许是过时了但因此而拒斥马克思除了可以表现自己的无知再没有别的了其实高傲的现代人并不比几千年前的哲人高明多少人类思想的框架他们早已为我们设好后人更多的是在框架内修修补补罢了试问从古到今又有谁曾跳出过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呢拒绝前人光辉的思想就等于是慢性自杀现代西方许多不错的经济理论就完全超出了资本论呢我想并不是正如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些罢了换句话说一些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有着资本论思想的痕迹试以自己感觉比较明显的两例以作说明马克思在简短的论述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时提出了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后来又提到了国际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但由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随着新技术的普遍化超额剩余价值又要小于这个差额直到这个差额为零即超额剩余价值为零马克思只是指出了可以归结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由于时代的限制问题论述到此但若在此问一下为什么是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既由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追溯到了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而这样一追问产生了现代西方经济许多理论的理论基础为此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要向某一衬衫生产厂商进一批货根据衬衫生产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情况为每件10元而作为要进货的我必想低于10元一件购货而只有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的厂商才能满足我的要求而厂商为了赢得客户压跨竞争对手也愿意低于10元向客户供货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超额剩余价值要小于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接下来的问题是超额剩余价值比差额要小多少呢这逻辑的推理必然是取决于客户对生产厂商个别价值的掌握情况对于社会价值每件10元这是厂商与客户都十分清楚的不会存在太大的误差而个别价值厂商是完全了解的但客户并不知道厂商的个别价值到底是多少厂商为了尽可能接近差额在交易中占尽可能接近差额在交易中占尽优势会全力隐瞒自己的个别价值由于客户对厂商的个别价值不是完全掌握因而根据不完全信息猜测想一个个别价值作为参考9元一件因此给自己规定了进货的波动范围9496元一件对厂商而言清楚知道自己的个别价值是89元一件厂商也不会不断的根据客户的不完全信息猜想客户猜想个人别价值厂商与客户利润的分成应是假设不变的假设厂商的判断为91元这样生产厂商与客户都高估了个别价值对客户的估计厂商取得了优势同时客户对厂商的估计客户占了优势在交易中两种优势趋于抵消以社会价值为标准以对个别价值的水完全判断为基础厂商与客户很可能以偏离945元一件不大的价格成交假设厂商与客户名义利润分成是11取决于社会生产水平由于厂商与客户都认为自己占了优势因而厂商与客户之间的交换是愉快的公平的若厂商实际个别价值为9元厂商猜想客户猜测想的个别价值也为9元因而交易时为95元谁也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说不上愉快但公平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假设的个别价值列出无数种情况看到厂商与客户悲伤欢乐公平与不公平各种排列组合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每一次交易是那一种组合情况取决于厂商与客户猜想的个别价值的值的组合情况而个别价值的组合情况又取决了厂商与客户根据对方不完全信息的判断情况而不完全信息的判断情况又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情况一句话谁了解的信息多谁就能在交易中取胜显然就一般情况而言生产厂商总是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一种新理论的产生绝不是某个人的凭空创造而是总有一定的问题根源思想根源对0题根源与思想根源如果说把超额剩余价值与信息不对称原理联系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的话那么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与马克思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一阶段GW的分析联系起来后者只能相当于体力劳动实在没有太多比马克思的思想高明之处或者说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抄袭当然这是值得鼓励的一种抄袭从内容来看GW是表现为GW货币额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另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个属于真正的商品市场另一个则属于劳动市场GW际事表示G所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这种质的分割之外还表示一种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这种是的关系实际上指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是以吸收劳动量是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即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将怎样选择一定的资产组合资产结构以实现利益的极大化比如1000美元的资产怎样分配于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前者是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后者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前者涉及的是能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后者是能通有对资产怎样占有获得最大价值的非生产过程前者论述的只是怎样分割货币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后者论述人是资产不仅包括货币而且还有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通过三者的分配情况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总之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比前者有了很大发展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了这天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修改性的理论创新而思想上完全没有何独到之处此处需要说明一点即是马克思对货币分割的分析是以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为基础的这一思想本身也可能是从前人那继承过来的并不是对托宾的偏见主要在于说明资本论的思想性对此两个问题的分析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二遍阅读之后的一点感受第一遍阅读明显比第一遍有了很大进步不但可以看下去也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但是还是由于思维的缺陷还有许多看上去不流畅之处思维跟不上文字所需要的思维速度我想也坚信通过第三遍第四遍的阅读问题一定会慢慢的解决以上是本人读资本论第一卷的一点感受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一步体会到了怎样阅读仅仅为了读一本资本论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增加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去读资本论或是只把它当作一本经济学巨著来读相信不会有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