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长春工业园实验中学 魏莲芝
[课标内容]
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 中共“七大” 美国向日本投钴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
战 ”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 日本无条件投降 ”台湾回归 ”看给战争胜利
的历史意义
1 、指导学生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七大”的历史意义,培
养学生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
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
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七大”
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
代史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
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
抗战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 理解分析“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以及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课前指导: 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准备地图, 整理学过听过的有关抗战的文
章和故事。
2、课堂指导: 要求学生读文看图、图画讲图,学会以图代文,图文转换。
3、课后指导 指导学生观看有关抗战的影视或阅读有关文章书籍,做相关的练
习,加强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
1、资料研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体验法。
导入新课
画面为九一八事件、东三省沦陷、 中国军民的抗战等片段,背景音乐是雄壮的《义
勇军进行曲》 。 中国人民经过几年坚苦的抗战,开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最终迎
来了抗战的胜利。板书课题-
授课与活动
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中共领导的敢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一一1945 年春)
提问你能结合《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攻示意图》 分析收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
攻情况吗?
引导学生看图,使之对“切断日军主要交通线”、日军“收缩” “孤立”,
敢后根据地“基本连接”,“保围”日伪军等情况有比较直接的认识,培养学生
的识图能力。
对比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连连溃败,可以得出结论: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
民已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古柱。
2、国民党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一一湘西会战(1945 年4月)
3、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时,日本在其他战场的形势如何?
二、中共“七大”召开〈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解决以下问题:
51)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2) 你能归纳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 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
1、时间、地点: 1945 年,延安。
2主要内容, (1)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2)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 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
积极探讨:
1、你能结合时间及有关史实,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吗?
2、你如何理解这条政治路线? 《确定的任务、总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根本保证,
使学生对“光明途径”有感性认识。)
3 为什么说“七大”的召开是“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板书
1、抗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
《1) 国际:一是盟军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强,二是苏联对日宣战
《2) 国内: 一是毛泽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