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辽海版 一年级上册 第14课《大与小》
1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对树的观察与表现,学习整体观察、认识和辨别大的和小的;
技能——比较中体验同一画面中大与小的组合及构图方法;
情感——通过观察、表现春天的树,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大与小,并在同一画面中和谐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并列或遮挡的构图方式表现大树和小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导阶段
你认为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植物是什么呢?(树)1、说说生活中,你常见哪些树?(杨、柳、桃、银杏、芙蓉…)树木有什么作用?(美化、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建筑用……)2、你见过的最大的树(或最小的树)大概有多大(或多小)?可以和楼房等常见的事物比较。3、一起来猜猜世界上最大的树能有多大?最小的树会有多小呢?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树的世界之最:利用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电子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带领学生欣赏最古老的树——银杏(二亿七千万年前就开始出现);
(1)最高的树——杏仁桉(澳洲草原,高达156米相当于60多层楼高);( 2)最粗的树——百骑大栗树(西西里岛,周长55米,约30人合抱);( 3)树冠最大的树——榕树(广东天马河边,树冠覆盖约15亩);
( 4)但这都不是最大的树,最大的树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一棵红杉木,其木料估计可以盖40栋中等住宅。如果做一个特大的木箱,足可以装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远洋客轮。而最小的树叫矮柳,它生长在高山冻土带,高不过5厘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现——大树和小树(出示图片并板书课题)【教学意图】:直观的欣赏最能带给孩子视觉上的刺激,使其兴奋,并由此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巨大的学习意愿!
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事物的大、小该到底该怎样判断呢?
先是老师一个人站在这里,算是大还是小呢?(学生或说大、或说小,无法判断);再请一个同学站到老师身边,所有同学都能判断:老师要比同学大;那如果把姚明请来站在老师身边呢?姚明比老师更大!所以,大小不是绝对的,有比较才有大小!人是如此,树呢?
2.(依次出示中、大、小三棵树的图片,再次强调整体观察、比较才能出大小)这节课我们既然要表现大树和小树,那么它们在画面上如何安排才合适(合理)呢?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两种版式的构图(横版与竖版),画面中大树与小树都是左右并列的构图方式,找学生到前边用图片摆摆,还可以在画面上怎样安排大树与小树呢?(也可以前后遮挡)3、教师演示并强调要点: 首先根据树的形态(也就是高低粗细),调整作业纸的横竖方向;然后用接近树枝干颜色的深色水彩笔,在纸上直接勾线安排构图;先安排大树的位置(大树要在纸上画得顶天立地,留下的空隙就足够画小树了,这样才能突出树的大小对比),依次画出树干——枝桠——树冠(也可添加具体的叶子)。【教学意图】:这一环节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老师有交流的欲望,还能使学生轻松理解“比较才能出大小”的教学重点和“并列与遮挡构图方式”的教学难点。
活动3【活动】实践阶段
作业要求:自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