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语文天地,斑 lán _____夺目,滋养心田,哺_____育精神。读其人:闪耀如邓稼先,为国奉献,鞠躬尽 cuì _____;平凡如老王,渺小车夫,心地善良;听其声:隆隆如黄河,九曲连环,一泻万丈;脆响如皮鞭,滚落山涧_____,魂牵梦萦;感其情:顽强如 红军,峭壁山 diān _____,艰难行军;朴实如阿长,烦琐粗俗,日里长情。
二、选择题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孙权劝学》选自唐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资治通鉴》。本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D.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④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选出下面这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①④②③⑤ B.①③④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⑤③①
三、情景默写
5.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诗歌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听觉盛宴,用心聆听,方可感悟诗意。木兰替父出征,途经黑山,听,“_____,_____”(《木兰诗》),战马嘶鸣,壮怀激越;王维隐居竹林,伴乐长吟,听,“_____,_____”(《竹里馆》),内心淡泊,清幽宁静;李白深夜闻声,声随风动,听,“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悠扬渺远,全城幽咽;岑参偶遇使者,乡情乍起,听,“_____,_____”(《逢入京使》),一句口信,安慰家人。
四、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七年级(1)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本学期阅读了名著《骆驼祥子》,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对这本书的阅读感悟。
【荐读书方法】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阅读《骆驼祥子》的方法并简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写读书箴言】
(3)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精彩的读书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积累,任选一则读书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雪花”面
①那天,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我在火上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了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今天太冷了,请您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说:“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热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④我正说着呢,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修鞋的吃……”父亲听了,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人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⑤父亲听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⑥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⑦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⑨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等买上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⑩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⑬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⑭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7.联系语境,说说第①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火锅。
(2)我从厨房找了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火叔面前……
8.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9.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②段中说“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此时“我”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我”当时的内心独白。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灯如豆
①一灯如豆,摇曳在时光深处。
②应该是二年级吧,疯狂嗜读的我在一个太阳将落的下午,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软磨硬泡,才终于从同村同学卫锋的手里,讨得了一本《西游记》。书厚厚的,粗糙却绵软的纸页,强烈地撩拨着我阅读的欲望。虽缺头少尾,但那剩下的部分就足够我过几天好瘾了。无奈卫锋非常小气,在我的苦苦央求之下,才勉强答应借我一个晚上。
③其时天将黑,太阳在西山似落非落,憋成个大红脸膛。我迫不及待,争分夺秒。从接过书的那一刻就抱着它坐在了我家老屋大门的门槛上,直到天色黑尽,直到那字实在是看不清楚了,才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真的是读了个天昏地暗啊!
④奶奶在堂屋喊我吃晚饭:“妮啊,怎么一看书就拿不下眼来啊!把眼给看坏了啊!”
⑤我不作声。慢慢踱着步子走进堂屋,抱起饭碗默默地吃。我最后一个到达饭桌,却最早一个离开。放下饭碗我就又抱起了书,一头钻进房间,继续如饥似渴地阅读。幸好,没人注意我的动向。大人们忙于生活,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全家人的温饱。
⑥天大黑。掌灯了。我擦一根火柴,点着了煤油灯。油灯隐在炕头一侧的灯龛里,散发着幽幽的光。我那时候跟奶奶一个房间睡,她自己在炕头上忙她的活儿,我兀自读我的书。为了看得清楚,我将头凑近油灯,侵占了大半的光亮。
⑦奶奶是什么时候睡着了的?我竟全然不知。那时候,孙悟空和一众妖魔鬼怪正激烈斗法、战势正酣呢。奶奶从不打搅我,她自己悄悄地睡下了。
⑧周围万籁俱寂。只有,一灯如豆。
⑨我趴进被窝,煤油灯也从灯龛挪到了炕沿上,这样不妨碍炕头上的奶奶安睡。炕沿是木头做的,已经被岁月打磨得溜光。我将身子蜷在被窝里暖和,只将头拱出被窝,然后就着煤油灯,继续“西游”。
⑩灯是奶奶自制的。一只玻璃瓶做成灯身,灯盖由铁皮做成,几缕白色的棉线捻成长长的灯芯,弯弯绕绕地从灯盖的孔里探出头来。灯盖的中间是灯管,灯管的中间是灯芯。灯芯的一头钻出灯管负责光亮,灯芯的另一头,则弯弯曲曲伸进灯油里去。灯油顺着棉线的指引,一点点上升到灯管之上。只要灯芯吸到了灯油,那火柴一擦,灯,便亮了。它驱赶了黑暗,也带来了温暖。
⑪一灯如豆。与现在各式各样的灯具相比,那真是太过微弱的光。但在那时那夜,却是难以言传的巨大的光明。尤其对于我、或像我一样焚膏继晷的夜读人。
⑫我将头往前探一探,以便将书页更凑近灯光一些。灯芯短了,灯光也有些暗了。我从炕尾的笸箩里找出一根缝衣针,然后学着奶奶的样子挑了挑灯芯。灯芯长了,灯光一下子亮了好多。刚要得意呢,却只听“刺啦”一声,居然被油灯燎着了头发。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焦味。旁边已经睡熟的奶奶,此时翻了一个身。见我仍在挑灯夜战,她嘴里咕哝一句:“妮啊,睡吧哈!”然后翻一个身,又睡过去。我仍旧轻轻地翻动书页,不知道天已几更。书已读完大半,灯身里的灯油,也耗掉了一大截。
⑬真得感谢我的奶奶。她从来都不因为我喜欢夜读而训斥我,也从不因为怕耗费灯油而逼迫我早早睡觉。那时候的灯油,真的是和炒菜做饭用的油一样珍贵。奶奶更不会像有些老人,说出些“女孩子读书有何用”的封建论调。她支持我读书,无论看到多晚都不会因为灯油的问题说我半句。相反地,她还会时不时地在村里人面前可劲儿地炫耀:“俺那个孙女啊,就是喜欢看书!将来肯定是个读大学的苗子!”
⑭后来我果真上了大学,而且是我无比喜欢的中文系。若不是当年的一灯如豆,若不是奶奶的爱与宽容,我大概不能像今天这样,仍旧可以一书在手,越读越有力量。奶奶的爱与宽容,也恰似一灯如豆,照亮了我的前程。
(作者:李风玲)
1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油灯下夜读的三件事情。
12.第⑫段画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见我仍在挑灯夜战,她嘴里咕哝一句:“妮啊,睡吧哈!”然后翻一个身,又睡过去。
13.本文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赞美“我”热爱读书。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5.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尝射于家圃 尝:经常
B.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
C.子乃曰可教射 子:你
D.而不以善息 息:休息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17.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请说出【甲】诗中“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妙处。
19.以上两首都是写景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八、作文
20.请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2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语文与生活相连。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或者让我们有所思考和感悟。
以“读完这处内容,我不禁想起”为题目,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表述引起你共鸣的课文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抒写真情和实感。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参考答案:
1. 斓 bǔ 瘁 jiàn 巅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斑斓:读音是bān lán,意思是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注音“斓”与“澜”的区别。
哺育:读音是bǔ yù,①喂养。②比喻培养。
鞠躬尽瘁:读音是 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注音“瘁”与“箤”的区别。
山涧:读音是shān jiàn,山间的水沟。
山巅:读音是shān diān,山的顶部,山顶。注音“巅”与“癫”的区别。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C.选项“唐代司马光”有误,司马光是北宋的,不是唐代。
故选C。
3.D
【详解】D.第④句中“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错,缺少主语,应把“在……中”删除。第①②③句表达正确,无语病。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和连贯。
第④句为总领句,总说“家风的概念”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接下来为②⑤,第③句引用俗语对②⑤的总结,总结“古今家风”;第①句是全文的总结,总结“家风的重要性”应放在最后。所以顺序是:④②⑤③①;
故选D 。
5.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啾啾、幽篁、啸、洛、凭。
6.(1)《骆驼祥子》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同情,反映了一名作家的良知,培养了我们的悲悯之心。
(2)示例:圈点批注法:勾画作品的重难点、悬疑点、启示点等;批注心得,提出见解。
(3)示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示例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识记与理解。答题时可结合《骆驼祥子》名著内容,自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示例:《骆驼祥子》中,祥子历经三起三落,最后变得麻木、庸碌,作者用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答题是可结合自身阅读经验,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阐述,如阅读时可以结合朱熹的阅读“三到法”,做到心、眼、口合一,专心致志阅读。
示例: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用心体会书中内容,仔细阅读重点段落篇章,针对经典部分可采用反复诵读的形式。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结合题干要求,答题时可围绕“读书”二字选择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写时注意把作者名标注出来。
示例: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7.第①段中的“满满”突出面条煮得多,为后文找人“消灭剩饭”做铺垫。第②段中的“满满”突出面条盛得多、表现了“我”急于“消灭剩饭”的心情。 8.插叙。讲述了父亲年轻时出外遇困受人礼遇的故事,揭示了父亲到外面陪瘦大叔吃面的原因。 9.标题用语新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最后一段,卒章点题,揭示主旨。 10.示例:修鞋的瘦大叔应该还没有吃饭吧?今天天气这么寒冷、不如将煮多的面条送给他,这样刚好不用被母亲批评,还做了一件好事。
【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①结合第①段中的“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可知“满满”突出面条煮得多,再结合第①段“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第②段“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可知“满满”为后文找人“消灭剩饭”做铺垫。
②第②段中的“满满”突出面条盛得多,结合第①段“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第②段“正在发愁时,我看到门外街上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出的面条送他一碗”,可知“满满”表现了“我”急于“消灭剩饭”的心情。
8.本题考查插叙及作用分析。
根据第⑧段“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可知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插叙。
作用:结合第⑨段“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第⑩段“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可知插叙叙述了父亲当年在饥饿难忍时,受到别人的热情招待的往事,结合第⑩段“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第⑤段“父亲听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可知插叙揭示了父亲到外面陪瘦大叔吃面的原因,也为文章刻画父亲的形象进行了补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9.本题考查标题妙处和段落作用。
标题妙处:结合第⑦段“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可知标题“—碗‘雪花’面”概括了文章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概述了父亲和瘦大叔在雪花飘飘的中午一起吃面的场景;题目新颖,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第⑫段“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可知“雪花”写出环境的寒冷,反衬了父亲的举动所带给瘦大叔的温暖,揭示尊重受助者的帮助才能算作善举。
段落作用:结合第⑫段“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第⑬段“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来我家,都会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亲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场景,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可知最后一段“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一句特别强调“情义”的重要性,卒章点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真诚地尊重和体谅受助者。
10.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内心独白。
结合第①段“那天,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可揣摩“我”当时的内心独白:今天天气这么寒冷,将煮多的面条送给修鞋的瘦大叔吧,这样既做了好事,又不用被母亲批评了。
11.①在炕上,“我”将头凑近油灯读书。②“我”趴近被窝,就着油灯读书。③“我”挑灯芯,油灯燎着头发,仍旧轻轻翻动书页。 1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妮啊,睡吧哈”的语言,“咕哝”“翻”的动作,写出了奶奶对“我”的关心以及她不反对“我”夜读的态度。 13.示例:都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本文叙述了儿时在奶奶自制的油灯下读《西游记》的经历,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等进行描写,抒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叙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种种往事,对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抒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4.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奶奶支持“我”读书,也不怕耗费灯油,可见奶奶对我的爱与宽容;“我”感动与奶奶的爱和开明,文中抒发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全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示例二:赞美“我”热爱读书。“我”苦苦央求同学,借得《西游记》,立刻开始阅读,晚上继续挑灯夜读;通过读书我考上了自己无比喜爱的中文系,未来的人生也是越读越有力量。全文流露对“我”热爱读书的赞美。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思路:题干明确从“我”的角度概括,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灯”,概括的句子里既有“我”,也有“灯”,概括出这二者之间的事情。
(1)结合第⑥段“我那时候跟奶奶一个房间睡,她自己在炕头上忙她的活儿,我兀自读我的书。为了看得清楚,我将头凑近油灯,侵占了大半的光亮”可概括:在炕上,“我”将头凑近油灯读书。
(2)结合第⑨段“我趴进被窝,煤油灯也从灯龛挪到了炕沿上”“我将身子蜷在被窝里暖和,只将头拱出被窝,然后就着煤油灯,继续‘西游’”可概括:“我”趴近被窝,就着油灯读书。
(3)结合第⑫段“我从炕尾的笸箩里找出一根缝衣针,然后学着奶奶的样子挑了挑灯芯。灯芯长了,灯光一下子亮了好多。刚要得意呢,却只听‘刺啦’一声,居然被油灯燎着了头发”“我仍旧轻轻地翻动书页,不知道天已几更。书已读完大半,灯身里的灯油,也耗掉了一大截”可概括:“我”挑灯芯,油灯燎着头发,仍旧轻轻翻动书页。
1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答题思路:常见的描写方法,从描写对象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分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感情、形象、主题等;环境描写则是为了交代时间、天气、地点等信息,渲染氛围,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主题,奠定感情基调等。
结合第⑫段“挑灯夜战”“咕哝”“翻一个身”等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妮啊,睡吧哈!”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
结合第⑫段“书已读完大半,灯身里的灯油,也耗掉了一大截”、第⑬段“真得感谢我的奶奶。她从来都不因为我喜欢夜读而训斥我,也从不因为怕耗费灯油而逼迫我早早睡觉。那时候的灯油,真的是和炒菜做饭用的油一样珍贵。奶奶更不会像有些老人,说出些‘女孩子读书有何用’的封建论调。她支持我读书,无论看到多晚都不会因为灯油的问题说我半句”可知,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当“我”深夜时分挑灯读书时,奶奶发现了,没有因为浪费灯油等责备“我”,反而是亲昵地告诉“我”早点睡,一方面表现了对“我”的关怀,另一方面表现了她对“我”夜晚读书的态度,不反对。突出了奶奶关爱孙女、思想开明的形象。
1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答题思路: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
(1)本文。
结合第②段“应该是二年级吧,疯狂嗜读的我在一个太阳将落的下午,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软磨硬泡,才终于从同村同学卫锋的手里,讨得了一本《西游记》”、第⑨段“我趴进被窝,煤油灯也从灯龛挪到了炕沿上,这样不妨碍炕头上的奶奶安睡。炕沿是木头做的,已经被岁月打磨得溜光。我将身子蜷在被窝里暖和,只将头拱出被窝,然后就着煤油灯,继续‘西游’”可知,本文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我”小时候借到《西游记》、在奶奶自制的油灯下读《西游记》的经历。
结合第⑫段“见我仍在挑灯夜战,她嘴里咕哝一句:‘妮啊,睡吧哈!’然后翻一个身,又睡过去”等内容可知,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就“我”挑灯夜读的场景、奶奶关心的“我”的场景。
结合第⑭段“奶奶的爱与宽容,也恰似一灯如豆,照亮了我的前程”可知,本文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阿长与〈山海经〉》
结合第①段“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等内容可知,《阿长与〈山海经〉》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回忆了“我”和阿长的交往经历。
结合倒数第⑧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等内容可知,运用人物描写,具体写出了阿长关爱“我”的形象。
结合结尾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可知,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故两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