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重点难点]
重点:弄清“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
难点: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 圈画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写过作文,每当老师讲评作文时,你的心情怎样?
2.是的,在老师讲评作文时,同学们有的喜、有的忧。今天, 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师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
①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②想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读题质疑,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比较难读的长句了反复读几遍。
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认读。
图钉 橡皮筋 骄傲 赌气 飘飘袅袅
蕴藏 范文 揣着 战战兢兢
开火车读——齐读——再试着写几个AABB式的词语。
平平淡淡 认认真真 干干净净 清清楚楚 堂堂正正
指名学生读以上词语,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体会:平淡——平平淡淡,哪个词语的语气更强烈?
是的,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类叠词,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有感染力。
谁能再试着说几个?
教师随机板书。然后全班齐读,积累。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扩充词语积累,充分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的积累和运用这一理念。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很好,课文的内容,仿佛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所以,老师想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走进文章,细细体会。
2.理清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人物比较多,我们可以按照人物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老师这条线看,老师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从“我”这条线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弯化?“我”又是怎样做的?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3)从“同学”的表现来看,他们前后又有什么变化?
3.引起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念作文的时候不念“我”的名字。
“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感悟,指导朗读。
仔细品读“我”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
小作者为什么会“战战兢兢”?我们怎样读出这种语气?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在心中蕴藏许久的话。
为什么这一句话用上这么多省略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交流
“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虽然“我”的作文写得好,但如果老师长期只提一个人的名字,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如果老师念作文时不指名是谁写的,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顾及了一大部分同学的面子 。
“我”是个怎样的人?
“我”是个热爱学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认真地解决难题的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通过人物情感的变化,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
小练习:“我想对 说 ”
同学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