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反洗钱防御体系
近几年来,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之间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金融行业的交易时间与成本大幅度减少,服务功能也更加多样。但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隐蔽性、虚拟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能够趁机进行非法活动,其中利用互联网金融来洗黑钱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虽然积极开展反洗钱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利用其所洗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过程也越来越隐蔽,传统的反洗钱防御体系已经无法应对现阶段的洗钱犯罪,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常见的洗钱方法
(一)利用网上银行洗钱
网上银行可以为所有的客户提供全天候24 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操作,并且不需要与工作人员面对面,十分便利。但也正是由于网上银行可以面向所有人开放,转移资金比较快,而且用户可以匿名操作,使得不法分子可以乘机进行洗钱活动。不法分子利用网上银行所具备的特性来频繁的在各个账户之间划转资金,使得可疑的资金在多次转移之后可以变得干净。
(二)利用P2P 网络借贷洗钱
2007 年,上海的拍拍贷借贷网站成立,随后各种网络借贷的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交易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但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的中介,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P2P 进行规范与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借贷关系中起到联系与介绍作用的人不需要承担保证的责任。而且工信部门也做出了规定,类似于拍拍贷这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上进行借贷的平台,是不需要去工商部门注册和登记的,这使得金融领域中很多P2P 借贷平台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管,给了不法分子实施非法借贷的机会。
(三)利用互联网支付来洗钱
现如今,各种网络支付平台迅速发展起来,如支付宝、微信等等,由于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与快捷,逐渐成为社会群众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我国已有的与反洗钱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的是面对面的交易,而互联网支付并不需要面对面,因此,不属于法律监管的范围。虽然在《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方法》中明确提出,当用户在网络支付平台上注册个人账户时,支付机构应该对用户的身份、基本信息进行识别,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来对信息是否真实进行核对。但与柜面操作不同,网络形式的支付机构无法对用户进行面对面识别,很难保证用户相关信息完全真实,不法分子就可以趁机利用其他人的身份来完成洗钱活动。
(四)利用互联网赌博洗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形式的赌博活动越来越猖獗,相比于传统的赌博,利用网络来赌博花费的成本更少,涉及的人数更多,更具隐蔽性,而且网络具备即时性以及跨区域性,逐渐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反洗钱防御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律
虽然我国针对反洗钱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主要针对的是面对面交易,因此并不适用于解决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洗钱问题,我国应对已有的法律体系进行修改和调整,融入互联网金融,还可以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打击不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来洗钱的犯罪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另外,国家还应该积极建立完善的监管与合作制度,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各项业务进行规范,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合作关系,相互配合,全面监管互联网金融中的业务操作,对降低风险。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制度
第一,金融机构应完善识别客户身份的相关制度,对客户所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客户在注册账号时,若金融机构无法准确核实用户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以通过联网核查的方式来认证用户的身份,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客户所提供的信息来回访,提高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第二,建立健全的划分风险等级的制度,每年定期评定和审核相关用户的风险等级,将等级较高的相关用户所做的交易列为重点监控的对象。第三,建立内部专门的反洗钱机构。国家应积极摸索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内部建立反洗钱机构,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预防非法的洗钱活动提供保障。
(三)加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