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作文
【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9
2
19
58
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谓穿林打叶声?外物扰也。
何解竹杖芒鞋者,予我臂助者也。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知外物扰而不为所动,任世事沉浮,路途颠簸依然缓步慢行,仿佛行山踏水,左右皆一派旖旎风光。这就是苏轼所爱之境。
易安也不让须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亦为忘物也。
一个“何须浅碧深红色”,便注定了她不囿于外物。曾见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唯叹风尘恶。她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物,仅凭自己生存;她更明白,即使拥有世上所有的物,也难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满足。物是生存的条件,而非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归宿。
于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人讥为“孤芳自赏”,也要保持心中那一湾清流。恰如梓庆削木为璩,技艺高超皆因忘物忘己,舍弃一切欲望,顺其自然,使人工之物宛若天成,然而于我看来,忘物自然可嘉,忘己却未必可取,人之在世所求者,不过生尽欢,死无憾耳。
《周易》点明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世事无常,是人力之所不及,无法控制,不如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君子以自强求得旷然达观,外物扰我,不妨我内心淡然欢愉,此仍为忘物。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是求世人对其“诗仙”的赞誉,而是写其所想,绘其所感,因而笔触如思绪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究其根本,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因而外物只是成全他的潇洒,是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生尽欢。杜甫为民写诗,固然有世道艰难令他感伤的缘故,根本却是缘于他自身的责任感,是为了他不被良心谴责,不遭受道德被践踏的苦痛,是为了让自己没有遗憾。因此他忘却世事艰难,只追求本身价值的实现。外物是成全他的责任,亦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死无憾。
谁能忘却自己?谁又能彻底抛弃自己?恐怕没有人吧。即使是庄子,坚持淡泊寻求逍遥不也是对自己人生观念的坚守,是为了不让自己为外物所困,成就一个最本真的自我。
忘物,正是为了最终的坚守自我。正是因为忘物,才能超越于身世的坎坷沉浮,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然;正是因为忘物,才能不顾世道艰险,坚守内心的责任与信念。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于是才能行山踏水,歌尽诗三百;才能以笔作刃,刺透险恶人心;才能横刀立马,烽火狼烟一醉休,于是生尽欢死无憾。
每个人都是自己,忘记了自己,那人的意义还存在吗?是为忘物而非忘己。
◇阅卷组意见: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含意深远。本文紧扣“忘物”展开,作者借材料中李清照的诗句和《周易》中的警句,讲明了“忘物”的两重境界,最终升华为“忘物而非忘己”,这一中心是非常切合题意的,而且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可从内容项计19分。
2.论据丰富恰当,论证有力。本文起手不凡,以苏轼诗文导入,与结尾升华相呼应。行文中,李清照、李白、杜甫、庄子的例子交错出现,有力论证观点。梓庆一例更是妙笔生花,有行文用典的古朴隽永之风。发展等级计19分。
3.文采斐然,自由随心。文章不但展现了作者深入的思考,而且看似随意的行文,却含有值得品味的文脉。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表达分给满分。
【二类文下】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6
17
17
50
做时代的好儿郎
当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魏源提出“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呼吁;当面对国民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鲁迅先生发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呐喊;当细数过往的风流人物,毛主席挥笔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我想,他们的那种责任与担当值得每个人学习。
当夜阑人静之时,一杯清茗在手,你是否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壮志;当午夜梦香之时,你是否能如陆游一样“铁马冰河入梦来”?
好儿郎,必要有心系天下,心忧苍生的大志。用“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铸就大我。
千百年来。洞庭湖水浩浩汤汤,奔流不息。面对湖水,孟浩然虽然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但却仍然无法掩盖他“徒有羡鱼情”的追名逐利的愿望。相反,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流芳百世——范仲淹一闭眼,涌入脑海中的,就是万家忧乐,再睁眼,个人荣辱却又抛到脑后。如果说孟浩然是“受光于庭户”,那么范仲淹就是“受光于天下”。
好儿郎,必要有敢于面对、敢作敢当的勇气。用“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决绝面对苦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深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于是,他无畏暴政强权,无畏阴险谩骂,始终立于时代的前列,针砭时弊,担当责任。当心中的天平敢于承担的一侧压过了逃避责任的惰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叩问心扉。
好儿郎,必要有挺立潮头、舍我其谁的豪情。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度书写华章。
在那个旧时代,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这个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始终怀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有责任,有担当,做时代的好儿郎!
◇阅卷组意见: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中心明确。本文以责任和担当为中心,所选三则名句都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但是三个分论点间缺少明晰的逻辑联系,而且对魏源一句理解似有偏差,因此内容项扣除4分,最后记16分。
2.论据丰富。能够紧扣所选名句选择论据,举例的方式也注意变化。但是对孟浩然的态度还有商榷之处。发展项计17分。
3.结构严谨,文字流畅。从表达来看,文体明确,结构完整有序,文字流畅,只是结尾有些仓促,表达项计17分。
【二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6
15
15
46
自强自信还看今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意在告诉我们自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彰显出她的自信。自强与自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品质,而传承和发扬自强自信,还要看今朝的我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便是在困难和挫折中奋斗拼搏。从古到今,自强者不计其数。商鞅自立自强,敢于变革。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以改变原来身份,有军功者还可以受爵位;实行郡县制,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法治。他的人生,不但自强于世,更是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清政府强迫所有男人都要留一条长辫。在日本,中国清朝留学生也要拖一条长辫子,处处受日本人的讥笑甚至侮辱。鲁迅决心率先剪掉辫子,以独立人格表示对清政府的抗争和在日本人面前自强自立的决心。他特地到照相馆拍照片,在照片背面,写下一首忧国忧民的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自信便是对自身实力有清楚的认识,于逆境中不放弃,于顺境中不自满。张良自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周瑜自信,面对八十三万曹军,以火为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蔺相如自信,以文弱之躯捍秦王威武之势,终能完璧归赵。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自强自信若是过了度,就会转为自大自负。于是项羽对忠言充耳不闻,让本属于自己的时代,湮没在历史长河;于是隋炀帝刚愎自用,以一己私心开凿运河,落得个遗臭万年……可见自得自满,何其可怖。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自勉,也是对天下年轻人的勉励。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自强自信,让我们青年一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强精神,涵育自信品质,为担起祖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阅卷组意见:1.本文中心明确,对所选文句理解正确,立意符合题意。但自强、自信两个部分分析不够均衡,内容项扣除4分,最后记16分。
2.论据比较充分,但商鞅和鲁迅的例子似乎有些文不对题。有一定的辨证分析,但还不够深刻,有些语句不是十分通畅,发展项计15分。
3.从表达项来看,符合文体要求,思路清晰完整,但论证手法比较单一,表达项计1 5分。
【二类文下】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