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邹国的孟子与魏惠王探讨治国之道,来自魏国的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同样来自魏国的商鞅在秦国担任大良造,分别主持了变法。这说明(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现 B. 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统治者重视儒家和法家学说 D. 中原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2. 汉初,“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有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这一变化( )
A. 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B. 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求C. 深受儒家治国理念影响 D. 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3. 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
A. 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 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C. 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 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4. 明成祖建都北京前后,曾多次从江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迁移了大量人口充实北京及其周围地区。这一现象( )
A. 强化了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 推动了人口的自由流动C. 缓解了京畿人地矛盾的难题 D. 促进了南北漕运的发展
5. 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据此可知( )
A. 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 B. 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C. 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 D. 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
6. 1939年1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选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在1940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只占8.1%。该变化( )
A. 体现了“三三制”政权结构 B. 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效果明显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推动了国民政府“宪政”进程
7. 古巴比伦时期的《马瑞王室档案》记载了女大祭司伊尼卜西那拥有至少五座城市,王太后阿杜杜瑞、王后旦胡腊采也都有自己的地产、庄园;外国使节奉献礼物的清单中王室妇女的名字也经常与男子一同出现在姓名列表里。这表明( )
A. 宗教活动影响妇女地位 B. 古巴比伦男女地位平等C. 王室妇女参与国家事务 D. 王室妇女承担外交职能
8. 1199年,当约翰登基为王时,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指出:“只有一个品质出众,道德高尚且获得国内人民一致同意的人才能继承王位……如果存在领导才能和个人能力远超他人的王族成员,就应当进行合理的选举仪式,来决定新的国王人选。”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政治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B. 教会势力控制王权C.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 国王继承标准异化
9. 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格列佛游记》中描绘了一个世界,“这是现代政治实践在走向极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科学主宰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放弃了美德,放弃了古典的价值判断,放弃了对自然的正当理解,而企图通过科学来征服自然、征服世界。”作者意在批判( )
A. 殖民统治的黑暗 B. 民主制度的缺陷 C. 科学革命的泛滥 D. 工业革命的世界
10. 如图是英国戴维•洛创作的漫画《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据此可知( )
序号
解码
①
时间是1938年2月25日
②
英国报纸《标准晚报》
③
坐在椅子上的人是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他上衣底部的英文是DEMOCRACY,意为民主
④
穿军装站立着的体形硕大的代表法西斯德意等政权的人,上衣底部英文DICTATOR SHIP,意为独裁
A. 英国以外交手段避免战争 B. 英国对德意实行绥靖政策C. 法西斯亚欧策源地已形成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1. 1912年诞生的军乐《斯拉夫女人告别曲》,穿越了俄罗斯帝国—临时政府—苏联—当代俄罗斯的历史时空,在其历史流传过程中曾经伴随着俄国政治分歧和国家动荡,但最终则扮演了政治和解与民族和谐的重要角色。这说明音乐( )
A. 影响政治审美 B. 助力集体记忆 C. 催生政治共情 D. 满足艺术需求
12. 1961年由美国、联邦德国和美洲开发银行三方出资,旨在帮助修复玻利维亚矿业公司,以提高该国锡出口利润的“三角计划”开启,导致玻利维亚国内动荡,美国还以各种借口暗中帮助镇压各种暴动和起义。这反映了( )
A. 拉美受到大棒政策影响 B. 冷战思维下的国际冲突C. 欧洲殖民统治已经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争霸手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4.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宗商品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同时西方人开始大规模进入东方,中西方直接贸易大规模展开。由于进入东方的西方人逐渐增多,中西方海上贸易的地位也逐渐提高,逐渐取代了海上贸易中中国周边国家的贸易地位,成为了中国海上贸易的主要贸易国。从贸易方式上,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也可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商业贸易。明清政府对民间海上贸易施加了各种限制,最严重的是在某些时期实行的禁海政策,但从来就没有过完全意义上的全面闭关锁国。
——刘军《明清时期海上商品贸易研究》(1368—1840)
材料二:建国初期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进口
出口
年份
总额(美元)
物资类型
总额(美元)
物资类型
1952
9.53亿
生产资料占90%
8.45亿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75%工矿品18%其他7%
1957
15.06亿
生产资料占80%
15.97亿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65%工矿品28%其他7%
对象
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摘编自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材料三表2 中印外贸主要指标比较
年度
中国
印度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1990
620.9
533.5
87.4
181.43
240.75
-59.32
1995
1487.8
1320.8
167.0
317.97
366.78
-48.81
2000
2492.0
2250.9
241.1
445.6
505.36
-59.76
2005
7619.5
6599.5
1020.0
1051.52
1570.56
-519.04
——摘编自龚松柏《经济改革以来中印对外贸易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印外贸的差异并为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合理建议。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易》曰:“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因为它以痛苦、失落、屈辱和牺牲抉破了因循和麻木积成的厚膜,迫使人们追穷自身,从种种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东西中看出衰象与破洞。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成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对“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德国的工业化展现了完全不同于英国、美国的特征。德国人组织发明创造,并且使之成为一个考量周密、意料之中的事物。德国的化学公司开拓了建立由受过大学教育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先例,通过科研的高级理论与工厂的日常工作实实在在的结合,企业的效益是显著的。德国政府通过取消或控制自由贸易的手段,扩大了管理部门的范围,政府领导人致力于控制工业发展,有权力对德国工业的发展进行长期贷款。德国商业与技术学校为一些特殊工作人员培养人才的有效程度也比世界其他地方高,个人企业家很快让位于专业管理人员集团,他们受委托不仅以其高效率来管理那些工厂、公司卡特尔和银行,而且还通过创造一个有严厉的内部纪律与团体精神的上层精英集团决定他们存在的条件。 日本的工业化并没有仿效欧洲模式。在日本,政府比任何欧洲国家都起到关键的中心作用。银行、冶金和其他重工业、采矿业、造船业以及一些大工厂都控制在极少数经济寡头手中,经济实权派和政治实权派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大规模重组军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一个重要特征。高贵的武士、粗野的农夫、卑劣的商人甚至是原来日本社会中的贱民都应征加入新的欧式军队中去了。无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他们在军队中有所建树,就能拿获得昔日只为世袭武士所保留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邹国的孟子与魏惠王探讨治国之道,来自魏国的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同样来自魏国的商鞅在秦国担任大良造,分别主持了变法”可知,题干反映了春秋战国跨地域的人才交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些知识分子跨越国别,在其他国家推行变法或者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天下一家的观念增强,A项正确; 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是因为科举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科举制尚未形成,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C项; 材料没有对比,无法体现中原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运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可知,汉初,刺史是丞相府下属官员;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可知,汉武帝时期,刺史作为监察部门已经独立出来;根据材料“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可知,此时的刺史已经是御史府下属结构;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的御史主要职责是代表皇帝监察百官,因此,当刺史变为监察部门的下属机构时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刺史作为监察官,当初设计此制度就是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察,题干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汉代监察权的加强,排除A项;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体现汉代监察权的强化,君主专制在强化,与儒家治国理念无关,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刺史成为封疆大吏,造成地方分裂割据,但是材料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D项。 故选:B。本题考查了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以生死恐(吓)动人”,反映了唐宋时期儒家学者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A项正确; 材料“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体现的是部分学者对佛教的看法,无法得出国人对佛教的态度,也无法得出唐宋时期的文化政策,排除BC项; 材料涉及的是思想文化方面,并不是士大夫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A。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曾多次从江南、山......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隐含背景信息是经济重心位于江南地区,因而明初京畿人口的增加,必然促进南北漕运的发展,D项正确; 明成祖时期的经济重心位于江南地区而不是北方,排除A项; 古代受户籍管理的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受限制,排除B项; 材料体现京畿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会加重人地矛盾,而不是缓解,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了人口的迁徙与融入,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人口的迁徙与融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结合“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可知,由于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出国,这些华工被运往美洲及东南亚等地,从而形成苦力贸易。19世纪末这些华工开始对国内侨汇,投资于国内城乡事业,推动了城乡社会发展,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在二战后,题干涉及时间是在19世纪末,排除A项; 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华工集中于东南亚地区,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排除B项; 材料无法得出侨汇资金推动社会转型,材料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了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很多政策调整,如经济方面实行双减双交的政策,政治方面为了调动国民抗战积极性,在基层治理方面吸收大批农民进入公职,同时也不排斥地主富农,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材料无法反映“三三制”政权结构,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和国民政府“宪政”不在全面抗战时期,排除B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王太后阿杜杜瑞、王后旦胡腊采也都有自己的地产、庄园;外国使节奉献礼物的清单中王室妇女的名字也经常与男子一同出现在姓名列表里”可知古巴比伦时期的女祭司、王太后、王后都“拥有自己的城市、地产或者庄园”,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同时“外国使节奉献礼物的清单中王室妇女的名字也经常与男子一同出现在姓名列表里”,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二者结合王室妇女既有一定经济地位又有一定政治地位,表明她们在国家事务中有一定参与,C项正确; 材料虽然有“女大祭司”,但是“王太后”“王后”等与宗教活动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只是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室妇女”有“一定”的地位,但不能体现是否整个古巴比伦男女地位平等,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只是体现了“礼物的清单中王室妇女的名字也经常与男子一同出现在姓名列表里”,但仅根据该材料不能说明王室妇女“承担”外交职能,另外材料不仅体现了外交,还有王室妇女拥有自己的地产,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