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邹国的孟子与魏惠王探讨治国之道,来自魏国的吴起在楚国担任令尹,同样来自魏国的商鞅在秦国担任大良造,分别主持了变法。这说明(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现 B. 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统治者重视儒家和法家学说 D. 中原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2. 汉初,“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有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这一变化( )
A. 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B. 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求C. 深受儒家治国理念影响 D. 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
3. 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
A. 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 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C. 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 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4. 明成祖建都北京前后,曾多次从江南、山西、内蒙古、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