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总复习
1、文学常识:《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他是 朝的 , , 。字 ,号 。
2、《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本文采用 和 两种表达方式,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 道理。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1)从方仲永个人来看 ;
(2)从道理上来说 。(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4.按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已变得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5、原句回答。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6、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7、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 ”到“ ”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8、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9、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10、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11、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
12、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1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4、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 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 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15、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或)以钱币乞之(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4、(稍稍)宾客其父( )
5、泯然(众人)矣( )
16、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7、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8、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20.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21.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2.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②从道理上讲:
23.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
24.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籍贯 ②姓名
③身世 ④家世
25.“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26.“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27.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28、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
2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0、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3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3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3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3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
3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3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3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39.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40.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41.《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4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43.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4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