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301阅读 | 13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1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2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3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4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5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6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7页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烈酒暖胃清酒暖心 上传于:2024-07-18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二)历史 一、选择题: 1.《尚书·周书·无逸》中载:“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这表明周朝初年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思想为( ) A. 明德思想 B. 法家思想 C.民本思想 D. 儒家思想 2. 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国王看到汉使强大,于是派遣使者“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朝使者至安息,“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上述材料表明( ) A. 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繁荣 B.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西域和中原的联系密切 D. 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稳定 3.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 A. 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 B. 巩固了国家疆域统一 C. 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 D. 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4. 范仲淹认为商人“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喜身”;北宋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载:“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这体现了宋代( ) A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B.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 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5. 明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瑛因“筑城池,创廨宇,立学校,建祠庙,政绩大著”,被明政府升任“都指挥同知”,给予流官职位。明朝政府的做法旨在( ) A. 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 B. 鼓励少数民族的文人入仕 C. 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D. 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中西贸易中由出超为主变为入超为主,并且入超的数额不断扩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扩大了对外贸易范围 B. 不断丧失经济主权 C. 受西方资本输出影响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7. 1920 年2月浙江爆发的“一师风潮”,缘起于浙江教育厅不顾学生反对撤换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一事。经亨颐主张改革国文课教学,支持传播新思想,创办进步刊物,成为浙江“主持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 4月17日,“--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全校复课。这表明当时的浙江地区( ) A. 民主与科学的观念被普遍认同 B. 引领了全国的教育改革 C. 新文化运动成果得到继承发展 D. 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 8. 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 B. 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C. 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 D. 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 9. 下图是创作于1961年的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  A. 为工业化服务 B. 巩固国家的阶级基础 C. 克服经济困难 D.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10. 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 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C.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 波斯帝国修建了横跨亚欧非三洲、贯通全国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沿途设置驿站。大流士铭文记载:“我占领了从波斯到下属各个地区,我是他们的统治者,他们向我缴纳贡赋”。据此可推知,波斯修建这些大通道旨在( ) A.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B. 促进三大洲文明交流 C. 推动各地区民族融合 D. 实现对古驿道的扩建 12. 1309年,由法王腓力四世支持而就任教皇的克雷芒五世离开罗马,驻进法国边境小城阿维尼翁,此后70年间,有六任教皇皆驻该地。六位教皇都是法国人,枢机主教团中法国人亦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此时西欧( ) A. 教皇权威完全丧失 B. 国王权力加强 C. 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 民族国家形成 13. 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使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1782年法国御前会议作出判决:“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这说明( ) A. 法国政府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B. 巴黎已成为法国工业发展的中心 C. 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D. 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4.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轰动世界的黑人种族主义案—斯科茨伯勒案,但美国并不特别在意国际社会对其种族问题的批评。战后,美国司法部在一系列涉及黑人民权的诉讼中反复强调,除非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否则会重创美国的国家形象。对这一重大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民权法规定禁止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B. 冷战影响了美国的民权运动 C. 美国黑人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 D. 美国旨在改善与亚非拉关系 15. 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一份绝密文件中写道:“我们现在的总政策可以设计为促成一个使美国制度能够生存和繁荣的世界环境。……这个广泛的规划包括两个辅助政策。一是……力图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的政策。其次则是“遏制”苏联体系的政策。”对美国而言,兼具以上两种作用的是( ) A. 倡议成立联合国 B. 镇压民族独立运动 C. 介入朝鲜战争 D. 实行马歇尔计划 16. 1990年1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致美国总统布什的信中明确表示,“必须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建立国际新秩序”。同年,他在美国《外交政策》发文称:“日本必须通过明确的外交政策,为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由此可见,当时( ) A. 西方阵营出现裂痕 B. 日本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C 两极格局基本瓦解 D. 世界多极格局基本形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文化高峰———宋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很早就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发展臻于古代历史高峰和趋向内省、精致等特征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诚然,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而宋代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自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动因。诸如,以土地进一步私有化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动,“本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崇儒右文政策的确立,以性、命、义、理为主旨,将道德伦理本体化的理学体系的建构等。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书院不仅为两宋培养了大量人才,更重要的是书院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宋代书院又以其开风气、厚风俗的功效浸染了社会的多个角落,培育了两宋时期浓厚的人文气象,从而为宋代文化高峰的出现推波助澜。 ——摘编自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书院的积极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 四月二十日 (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 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 (5月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 (7月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 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年 二月二十七日 (4月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 (5月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 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 (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倾向于“长世纪”的理念,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全部纳入19世纪的范畴。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不同版本的“短世纪”概念,认为19世纪的跨度应短于100个日历年。他们以国际政治作为界定标准,将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欧洲新秩序以及美国借1898年美西战争之机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视为19世纪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据材料,有人将19世纪视作“长世纪”,也有人视作“短世纪”,说明两种观点各自的依据。 (2)如果以“世界市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