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课标
1.感受伟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使命担当、爱国奉献的热情;
2.理解文本复杂长句的含意,探究语句表达的深层意蕴,提升阅读能力;
3.强化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写作,体会其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悼词文体的特点,体会悼词结构的严谨性。
2.品味语言独到的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受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重难点
重点:悼词结构特点,伟人伟大贡献。
难点:品味语言魅力,感受伟人情怀。
学习过程
【名人名片】卡尔·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他出版了宣判旧世界死刑的《共产党宣言》,他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尝试的巴黎公社进行指导,他首创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他的光辉名字和科学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写作背景】马克思于 1818年 5月 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 65个春秋后,1883年在英国伦敦溘然长逝。一盏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言表的。在海格特公墓举行葬礼、安葬这位伟人时,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悼词。恩格斯满怀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之情。
【文体知识】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简单来说,悼词内容一般包括: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哀、功、德(板书)
【学习流程】
预习检测
诽谤()肤浅()空白()估量()给予()豁然开朗()纷繁芜杂()卓有成效()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任务一:结合悼词文体特点,理清行文脉络。
(要求:自由朗读文本,将本文分为三部分,并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
大意
开头悼念()段
主体评价()段
结尾悼念()段
任务二:悼词主要论述马克思的贡献,归纳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提示:信息筛选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方法:
①明确关联段,
②关注过渡语,
③抓住关键词。教师阐释:如第二段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引出下文。“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过渡句如“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关键词如“发明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理论方面
实践方面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任务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标出其中的关键语词,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3月 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让思想穿越时空,回到 100多年前马克思安葬的那个日子。恩格斯痛失亲密战友,其心情是怎样的呢?
老师泛读第一段,让学生把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语词标出来,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明确:
①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②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③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④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⑤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任务四:第 8段歌颂了伟人马克思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