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材依据】《五四运动》一课选自2017年经教育部审定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位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阐明了中国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力量,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推动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近代民主革命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第三,展示相关史料和设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五四运动宣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还传播了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等,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④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 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视频和关键图片、史料的展示,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要通过不同史料的比较,引导学生从中发掘有效的信息,探讨史料所反映出来的历史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
②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
3、课时设计:1课时
4、教学策略:
该课以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理论依据,教学设计中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构建历史课的高效课堂。
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历史学习,材料分析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和课外的资料来概括历史事件的大致轮廓,并初步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辨别、理解历史事实。因此,《五四运动》一课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注重采用读书指导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准备
1、教育教学资源方面:①教材:部编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②陈平原、夏晓虹的《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③叶曙明的《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④林贤治的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⑤丁宁和:《五四风云人物文萃》。
2、制作课件方面:①视频:节选于《建党伟业》;②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巴黎和会现场》、《北京天安门的学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形势》等图片;③史料:节选于《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五四运动”的精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上的讲话》等等。
3、教学器材准备方面: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揭示本课主题:
【创设情景】引用图片:《杨洋荣获优秀青年演员称号》
【设置悬念】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五四精神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学生看图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1、利用偶像杨洋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
2、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为讲授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屏幕给出关键词“内忧外患”、“思想解放”、“巴黎和会”,结合《北洋军阀》、《德先生和赛先生》、《巴黎和会现场》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环境。
2、【情景假设】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919年的中国。然后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分析巴黎和会召开前后中国人的情绪变化,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3、【归纳总结】教师及时对学生发言加以反馈和评价,并帮助学生整理基础知识。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史料研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教材研读”《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节选部分。
2、【角色扮演】请学生充当小记者,介绍五四运动的经过,并把老师已经打乱顺序的图片进行重新排序。
3、【表格填空】: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类别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前期
后期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史料研读】展示《上海学联告同胞书》的节选部分。
(四)五四运动的影响
1、【提出问题】下一步,中国社会该往何处走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作了怎样的选择?
2、【温故而知新】回顾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失败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析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3、【讲授新知】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发展目标。
4、【思考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对比分析】通过表格指导学生对比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
主义
革命前途
资本
主义
社会
主义
6、【时空观念】引领学生分析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划分。
7、【史料研读】展示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节选部分。
【小组讨论】学生前后两桌为一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历史问题。
观看视频一,学生思考问题:当时的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兴奋?中国人对巴黎和会有怎样的期盼?
观看视频二,学生思考问题:中国人为什么愤怒了?中国人提出怎样的口号?巴黎和会反映中国怎样的国际地位?
学生做好笔记,及时巩固知识。
学生思考问题,自由作答,了解到北大学生游行示威的意图,初步知道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学生扮演记者,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行填写。
学生通过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工人阶级所起的作用。
学生思考问题,自由作答。
学生复习旧课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做了准备。
学生通过表格对比,分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
【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五四精神的实质。
1、重点是使学生结合前面第11、12课学过的内容,概况出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缩短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比两段视频,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6、突出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记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通过表格使五四运动的过程更简明直观,并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8、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9、将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通过平易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重点内容。
10、围绕难点设计出精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