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五 年级 综合实践 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是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经验、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总和,按照空间上的分布来划分,主要有:
1、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及其他各种专用设施和场地。学校师生在长期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以及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也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活动资源。社区活动资源包括各种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所,如纪念馆、展览馆、风景名胜等;包括各类学校、政府机关等;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专家和居民;还包括地方、社区的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社区一般环境等。
3、学生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应是孩子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蒙老师,有条件指导孩子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在家庭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学习家政常识,了解社会职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损坏器具的修理等富有劳动教育意义的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探究过程,在动手中解决问题,亲近和改造社区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难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殊性,本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保证时间,投入足够的精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知道这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在”心灵驿站”中,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通过观察,访问,认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的同时,理应自觉地保护自然。
3、通过访问,调查,是学生认识社会是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让学生在”社会频道”版块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4、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建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质量目标:
在科学研究中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讨研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提高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
活动时间
活动主题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