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
(1)领导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升整个部门的士气。
(2)他的hē( )斥让我胆战心惊。
(3)一个胆怯( )的中学生无法快速成长起来。
(4)你这个人简直莫名qí( )妙!
【标准答案】 fēn;呵;qiè;其
【解析】
注意“氛”的读音,注意“其”的写法。
【end】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你置之不理,我也还是你的亲弟弟!
B、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大学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成功的不二法门。
【标准答案】 B
【解析】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褒贬误用。
【end】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钢铁厂参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芳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B、“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C、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D、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标准答案】 D
【解析】
A、“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缺主语。改为:小芳久久不能平静下来。B、“超过”与“左右”矛盾。删去“超过”或“左右”。C、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end】
4、(3分)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 ; ; 。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 。
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
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
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
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标准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填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仔细阅读横线前后的句子,根据句意来选填语句。分析语段内容可知,横线上的句子应是列举不同读者的表现,根据“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的意思可知,最后一条横线应填写“最聪明的读者”的表现,故应该填①句。语段中连续的三条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递进关系,按照“粗心的读者”“一般的读者”“真正细心的读者”的顺序来填写。因此选B。
【end】
5、(3分)下面是漫画《等待》和《雨帘》,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3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_________》
主题: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1 等待 坐等机遇降临,终是一场空。
示例2 雨帘 主动出击,风雨过后是艳阳。
【解析】
首先根据自己的观察选一幅你最有话说的漫画。然后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包含的情感或含义表达出来。注意漫画标题,标题往往可以揭示漫画的主题。概括主题可以进行类比联想,将漫画的信息与现实生活联系,深入揣摩创作的意图,探究漫画的寓意。如第一幅可理解为坐等机遇,第二幅可理解为主动出击。最后写出这两种行为的不同结果即可。
【end】
6、(4分)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景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4分)
黄昏 我 海风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 黄昏时,我漫步海滩,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
【解析】
创造性写作要运用想象进行构思。先把握题干的要求——某种情景、运用修辞,再进行合理构思。
【end】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节选,回答问题。(9分)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end】
(1分)7、本文段属于小说情节的( )部分。(1分)
【标准答案】 结局
【解析】
小说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选文部分是“我们”远离于勒的部分,是小说的结局。
【end】
(1分)8、文段中,“我”对于勒叔叔表示同情的行为是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解析】
关于“我”的行为,文中有明显提示,从母亲说“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时表现出的冷酷无情与“我”的“大度”中,不难看出“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end】
(2分)9、母亲骂“我”“疯了”的一番话,表现了母亲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不仅吝惜钱财,而且冷酷无情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相关描写,“吃了三个法郎”“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的话都体现了母亲对钱财的吝惜以及对于勒的冷酷。
【end】
(3分)10、本文段有一处文字属于环境描写,请写下来,并指出它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作用:烘托了“我们”失落、沮丧的心情。
【解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等。“紫色的阴影”烘托了“我们”遇见于勒、梦想破灭的失落心情。
【end】
(2分)11、请你给选文内容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躲避于勒
【解析】
回答此题要联系前文内容。根据全文内容可知,“我们”一开始盼于勒回来,后来唯恐于勒回来,选段中母亲的表现,更加说明“我们”是在躲避于勒,所以可概括为“躲避于勒”。
【end】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炸 豆①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②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妹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俩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妹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中。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了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地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都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被镰刀割去的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斜尖穿透小姐妹俩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小姐妹俩把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中。带有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小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妹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小姐妹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黄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的帽子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
12、根据小说内容,说说小姐妹俩在割掉豆棵的田地里捡豆时遇到了哪些危险以及解决的办法。(4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危险一:小妹被蛇追赶。办法: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②危险二:小姐妹俩被斜尖扎破脚板。办法:用细土抚慰伤痛。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先写收获黄豆的季节的田野,然后写小姐妹俩到田里捡黄豆,突然出现一条蛇,姐姐勇敢地用手中的茶缸去砸蛇,蛇逃走了,但是小姐妹俩的脚被扎破了,她们用细土抚慰了伤痛后,又捡起丢落的黄豆,回家发豆芽给奶奶熬汤。按这样的梳理,可以看出遇到的危险有:遇蛇和脚板被扎破,小姐妹俩分别用茶缸砸和细土抚慰的方法解决。
【end】
(4分)1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说说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答:_________
(2)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妙处)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和惹人喜爱的形态,表现了小姐妹俩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黏稠的梦”表述的对象是“人和镰刀”,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黏稠的梦”指的是农人们渴望黄豆丰收的愿望。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和惹人喜爱的形态,表现了小姐妹俩的喜悦之情。
【end】
(4分)14、小姐妹俩“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小姐妹俩到田地里捡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③小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小姐妹俩的行为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分点概括。小姐妹两人来捡豆,不是贪玩,而是为给奶奶发豆芽熬汤,她们的孝心表现了她们长大;小姐妹俩在捡豆时遇到了蛇,姐姐勇敢地砸蛇,体现了她的长大;小姐妹俩的脚都被扎破了,但她们能够想办法抚慰伤痛,这丰富的经验也表现她们长大了。
【end】
(4分)1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1】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链接材料2】
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问题:三篇文章都写到了“豆子”,请问各自寄寓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链接材料1】中表现了小伙伴淳朴善良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链接材料2】中既表现了闰土和“我”感情的深厚,又表现了闰土家庭的贫穷,表现作者对闰土的深深同情。本文中表现了小姐妹俩的孝心,以及作者对她们淳朴感情的赞美。(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意,结合文段所属的文章主旨去分析“豆”所包含的情感。《社戏》一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小伙伴淳朴善良的品格,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故乡》通过“我”回故乡看到的景与人的变化,表现当时社会的现状,对于闰土的变化,作者给予深深的同情,特别是闰土在极度贫穷的情况下,还想着给“我”带豆子,表现了作者同情与感激相交织的复杂情感。本文中的“黄豆”则表现了小姐妹俩的孝心,以及作者对她们淳朴感情的赞美。将这些理解整理作答即可。
【end】
(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