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4.doc

87阅读 | 3收藏 | 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4.doc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4.doc第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自由 上传于:2024-05-2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 B.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C.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兴) 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 2.选词填空。 (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_____(A.训骂B.斥责C.训斥)死者的家属______(A.阻碍B妨碍C.妨害)交通。 (2)受到群众______(A.责问B.质问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3)这是多么______(A.宽广B.宽阔C.广阔)的心胸啊! 3.阅读。 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