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三学习主题主题活动二 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改革开放的历史知识。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调查的过程,学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感知历史和初步研究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撰写小型历史调查报告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倡导勇于探索、独立发表见解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对党、对人民、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调查的总结和评价
二、难点调查主题的确定和准备
活动过程及建议
一、准备阶段
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是调查活动成功的前提。
1.确定调查课题
这是准备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确定调查的主题和范围,也可以准备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
(1)原则
原则一,对选择主题要有兴趣。不可忽略学生的兴趣,它有时在实践活动中甚
至可以决定成败。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要进行“拉郎配”式的分组。
原则二,调查要有一定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是具有正面导向的,对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直接帮助的。如有的学生提出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电子游戏的发展变化”,就应当说明道理,委婉予以否定。
原则三,调查要有新颖性,或者是有新的发现。“老调重弹”甚至“抄袭”前人、他人成果都应该在调查进行前有效地否定。
原则四,调查的主题范围适当。特别是范围太大,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学生根本无法下手调查,或者无法完成调查。
原则五,调查的难度应该适当,特别注意不要太难。如“改革开放以来××河流的水质变化”,涉及城镇规划、环境学、生物学、化学、医学、建筑、园林等等方面的许多深难专业知识,现年龄段的学生在调查中会产生许多疑难,妨碍调查的进行。
(2)课题举例
例一,以个人或家庭为切入点,展开对家庭住宅、家电、服饰、饮食、生活水平、交通工具等方面的调查,如以“全家福”为题,从几张家庭照片入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实施调查。
例二,以居住环境为切入点,展开对建筑、交通、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调查,如以“昔日‘垃圾沟’,今天变‘公园”’为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村庄)建设情况。
例三,以个人爱好为切入点,展开对邮票、火花收集等方面的调查,如以“从粮票的消失”为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
例四,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展开对机构改革、法律援助、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调查,如以“民工赢了官司”为题,从法律视点人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实施调查。
例五,以基层民主建设为切入点,展开对居(村)委会日常工作、地方选举等方面的调查,如以“我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为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某一政治建设方面的情况。
例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以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展开对我国高等、中级、义务教育乃至教育法规、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的调查,如以“什么是义务教育”为题,重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确定课题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千万要注意不要脱离周边环境实际。
2.合理分组
确定好调查课题后,就马上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太多,控制在6人以下比较科学。有的课题参与人数较多,又可以再分成分工小组,但也要注意,一两个人单独组成小组也要避免,这样不利于团结和校外活动安全。
每组要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适量的分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每一小组最好都选择一位指导教师。
3.制定调查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的课题,经过每个组员的参与讨论,制定出一个大致的调查计划。计划应该包括有关调查的目的、方法、人员、时间、对象等,后来的调查活动必须按计划进行。
4.必要的物质准备
包括:
调查前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人物采访的问题准备等。
必要的调查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乃至摄像机等。
拟定调查提纲如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