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究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应当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技巧与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有效性低下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影响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幼儿临摹为主要,简化了教学的过程,没有给予孩子们自主想象与表达的空间,尤其是没有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平台鼓励孩子们自主表达,制约了幼儿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2. 教学内容狭隘枯燥
许多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以油画棒、水彩笔为主进行绘画教学,忽略或刻意减少其他方式的教学,如纸工涉及剪刀的危险性,泥工容易弄脏环境等。即使在水彩或水粉画教学中,也是简单地采取勾线后大面积涂色的教学方式,看似效果较好,实际上制约了孩子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
3. 作品缺乏生机活力
在幼儿园孩子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天空白云朵朵、房子旁边有小树、孩子们与小动物一起玩耍,教师急功近利的生产线模式导致孩子们生产出了雷同相似的作品,缺乏应有的童真与活力。
4. 行为能力培养不足
在幼儿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孩子最终的作品,对绘画过程中的姿势、动作、卫生习惯等方面兼顾不足,没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们在细心程度、卫生保洁、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不足。
5. 教学评价不够生动
孩子们在完成绘画作品之后,充满着获得教师肯定的渴望,但一些教师对孩子们努力画出的作品没有进行积极的评价,要么选取数量极少的作品进行肯定,要么机械地以是否模仿得像作为标准,对孩子们付出的努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想象力、创新意识没有进行全面、积极的评价,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研究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1. 要提高教学对象适应性
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大中小班的孩子之间在兴趣、个性、认知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一定要结合孩子年龄特点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案。如小班孩子在学习有规则横线与竖线绘制内容时,笔者转变方式,在绘画纸上印制了灰太狼与喜羊羊,要求孩子们运用手中的笔保护好喜羊羊。孩子们兴趣大增,在此背景下学习绘制横线与竖线,将灰太狼关进线条制成的笼子里。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适应了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
2. 要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
孩子们的心中永远有一个童话世界,教师一定要立足幼儿的世界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以故事、游戏或者音乐等辅助手段为切入点,渗透进美术教学要求,更好地引领幼儿掌握绘画技巧,提高想象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美术活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笔者为每一个绘画的宝贝都创作了一个小故事,整个海底世界的呈现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逐步引出,孩子们始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故事、绘画示范,自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