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达标企业评价标准
类别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一
、
管
理
制
度
制度体系
应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企业经营管理给予有效支撑;
制度体系组成应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程序或流程、管理表单等;
制度体系应具备完整性、层次性、一致性、有效性。
编制要求
工作规范:应有明确的编制目的、科学的编制依据、清晰的适用范围、准确的生效时间、合理的内容构成(包括规范性的标准、实施程序或流程、控制、考核、奖惩、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等;
内容科学:编制的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科学原理和企业行为涉及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规则;
层次分明:根据工作的重要性和涉及范围区分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条例。
制度管理
有指定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实施、考核和管理等工作;
注重对管理制度进行动态式的管理,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适时地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增补、审核和废止,保持其时效性和适用性;
对制度文件应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管理依据。
二
、
标
准
化
工
作
标准化
体系
企业应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设置标准化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实现整个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企业标准体系[1]应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标准化
要求
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标准覆盖率100%,并实施全过程监督;
产品的执行标准应不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产品若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必须制定企业产品标准;
标准化各体系文件应完整、规范,各项内容指标应科学、严谨,并依据相关条件变化及时调整。
标准化
管理
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建立,要做到人员落实、工作落实,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编制标准化文件,绘制标准体系图表;
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负责监督检查;
参与新产品研制、产品改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做好标准化审查;
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做到信息畅通,资料齐全。
注1:
技术标准: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应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应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
工作标准: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应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类别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三
、
计
量
工
作
计量体系
应设置计量管理机构和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
应建立完整的计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企业计量程序文件的编写、计量检测点和检测项目的确定、计量器具的管理[1]、计量体系审核评审等;
应建立各项计量管理规章、制度。
计量要求
计量检测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人员配备和素质能满足生产经营和顾客的技术要求;
计量程序文件应符合ISO10012标准,具有科学性、完整性;
计量检测器具的配备能满足生产经营和顾客的技术要求;在用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且重点器具周检合格率须达到100%;
计量记录和档案[2]完整、准确;
计量体系的评审工作每年不少于一次。
计量管理
编制计量网点系统图和器具配备规划,并认真实施;
编制计量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技术培训;
编制计量器具管理帐册,对计量器具分类,实施标志管理,并制定周期检定计划,同时对重点、重要计量设备加强现场巡检;
注重对量值传递的过程管理,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按时、定点,数据记录准确、及时,并对数据进行统一归口、分类管理。
注1:计量器具的管理包括计量管理、计量确认和计量使用等过程。计量管理包括计量设备的验收、搬运、贮存、报废;计量确认包括对计量设备(含计量标准)的校准、修理、再校准、封印、标记等;计量使用除包括测量设备本身的使用外,还应包括使用时所用的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测量程序及结果的处理等。
注2:计量记录和档案包括计量器具说明书及使用、维修记录;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检定原始记录、计量检定证书;计量检测记录、计量检定人员资格证、培训记录、计量审核、评审记录等。
类别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四
、
定 额 工 作
定额体系
企业应建立系统的、相互支撑和制约的定额管理体系,实现包括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资金定额等管理;
企业要有指定人员负责各项定额的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作为工作执行依据。
定额水平
定额应覆盖企业能够实施定额管理的各项工作[1],其中一线生产作业的定额覆盖面要达到100%;
企业的生产、采购和储备、效益考核等工作须以定额为依据;
定额的各项指标应高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2]。
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要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考核、有总结;
各项定额指标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制订,并在技术与环境等因素上考虑平衡;
定额管理文件的内容要规范,数据要及时和准确,当定额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定额测定和修正工作;
企业要定期依定额对工作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保证定额水平的提高。
注1:企业定额管理一般包括:
劳动定额:包括工时定额或定量定额;
物资定额:包括物资消耗和物资储备定额;
流动资金定额:包括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在途商品资金定额等;
费用定额:管理费用预算、车间经费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等;
能源定额等。
注2:其中原辅材料定额应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能源消耗定额,企业应实现主要耗能设备按单台考核,主要产品按品种考核,主要工序按工序考核。能耗定额水平要好于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达到省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并满足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要求。
类别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五
、
基
础
信
息
信息体系
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并设置信息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以实现对企业外部信息管理[1]和内部信息[2]的收集、分类检索、分析和使用等方面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包括物料及产品编码、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等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要求
信息的采集、录入和统计应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连续;
要广泛收集各种外部信息,及时统计整理,并定期与同行业、对口企业的技术指标及其他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内部原始凭证信息要反馈及时,有完整的统计报表传递程序;各类统计信息要做到统计及时,并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工作要做到人员落实、工作落实,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
企业应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信息的录入、统计、保存、检索、传递等规范管理;
加强信息资料的统一管理,企业的原始记录信息应采用统一编码,由信息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注1:外部信息:与本企业有关的各种外部信息,包括国内外市场动态、新产品信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用户信息等;
注2:内部信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原始凭证信息、统计信息、档案资料、经济核算数据、行政管理记录等。
其中各类原始凭证信息主要有:
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各项原始记录:指各项生产记录、劳动工时、原材料、燃料消耗、产品产量、综合统计部门应健全各类综合统计报表产品定货及销售等记录。
各种实物进货、领用、消耗、盘存的记录:指产成品、半成品出入库凭证明细表及质量检验、化验记录,各种原辅材料进货检斤计量及质量记录、出口记录,期初、期末盘点明细表等。
各类统计信息主要有:
综合统计部门各类综合统计报表:指国内同行业技术经济指标报表,年、季、月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报表,本企业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报表等;
专业科室各类专业统计报表:指职工人数分类台帐、能源消耗台帐、原材料收拨存台帐、固定资产台帐、产品生产台帐、设备利用台帐、职工伤亡事故情况台帐、利润税金台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台帐、质量台帐、生产费用台帐、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构成台帐、订货台帐、销售台帐等;
分厂、车间各类相关报表:指成品、半成品进度台帐、工时台帐、职工考勤台帐、原材料、能源消耗台帐等。
类别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六
、
教
育
培
训
培训体系
企业应建立教育培训体系,设立负责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教育培训管理人员;
面向所有在职员工建立起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制度。
培训要求
员工上岗一律需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各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本部门员工的岗位业务培训;
确保培训质量,使每次培训工作收到实效,达到培训目标;
教育培训经费应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
培训管理
要制定出能符合生产经营需求并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要求的员工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培训计划;
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内部培训及外部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保管各类培训纪录,做好培训的审核、督促、考核工作。
七
、
班
组
建
设
组织建立
制订《班组管理工作条例》;
按程序民主选举任命班组长,明确班组长的责、权、利。
班组管理
结合实际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实施班组“5S”管理,做到人人有岗位责任,事事有考核标准,按规定实行经济奖惩;
加强班组管理,定期召开各项班组会议;
落实班组经济核算工作,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和全员持续改善活动,并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按计划组织员工学习业务、技术、管理知识,建立学习型组织。
目标水平
按时完成企业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并做好“三自一控” (自检、自分、自作质量状况标记,控制自检正确率),完成各项质量指标;
做好班组的物料管理工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