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年级
四
性别
课题
盈亏问题
总课时____第___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点:盈亏问题
考点:会解盈亏问题应用题
能力:掌握盈亏问题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方法:找出为什么会出现盈亏现象,进而找出其规律
难点
重点
理解题意,找出为什么会出现盈亏现象,进而找出其规律,根据题意解题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一、知识简介:
“盈”指的是物品有多余;“亏”是指物品有不足。
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会有余;每人多分,则物品会不足。已知所余(所盈)和不足(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一般要进行两次分配,它包含5种情况:
(1) 一盈一亏类:一次有余,一次不足;(前面是还剩下一些,后面则是不仅剩下的被分配完了,还差了一些数量,等于还要去借一些或者买一些才够)
(2)双盈类:两次都有余;(两次都有多余,只是多余的数量不一样)
(3)双亏类:两次都不足;(两次都不足,只是两次不足的数量不一样)
(4)一个正好不多不少一个是有余的;
(5)一个正好不多不少一个是不足的;
我对两次分配的理解:前后两次对比,造成有差别,而差别来源于两次分配数量的多与少。
二、解决盈亏问题的基本公式:
人数=总差额÷两次分配的差
理解:比如说老师给小朋友发糖果吃,每个人发5颗,则还剩下10颗,如果每个人发7颗,就还差了10颗。请问有多少小朋友呢?其中一次发5颗,一次发7颗,两次分配的差是7-5=2,总差额:一次余下10颗,一次还差10颗,两次对比,我们可以得到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发了20颗糖。(这样理解:第一种情况下还余下10颗,而第二种情况下不仅会把剩下的10颗发完,而且还不够,还需要去购买10颗回来才能保证每个人发7颗,所以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多需要发20颗糖)
那为什么要多发20颗呢?因为每个小朋友都多发了2颗,所有就多要了20颗糖,可见有20÷2=10个小朋友。
知道了小朋友有多少,我们就可以按照第一种来算糖果的颗数,也可以按照第二种来算。
三、解题关键:
1、 求出总差额:即两次分配每次所分配物品的总数量差额;(第二次比第一次多需要多少或者是少需要多少)
2、 求出两次分配的数量差额,即分配者每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第一次和第二次每一份所分到的数量)
3、 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分配者人数,进而求出物品的数量。
典型例题:
例1、 幼儿园的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个人分6块饼干,那么还多出12块,如果每个人分8块饼干,那还差24块。问幼儿园一共用多少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例2、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学生,如果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人?
例3、小红把自己的一些连环画借给她的几位同学。若每人借5本则、差17本;若每人借3本,则差3本。问小红的同学有几人?她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
练习:1、老师把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5支则多4支,每人7支则少4支。老师有多少支铅笔?奖给多少个三好学生?
2、幼儿园老师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学生每人5个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学生每人8个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学生,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3、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9支缺15支;每人7支缺7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4、老师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4支多10支,每人6支多2支?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5、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坐7人;如果减少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坐8人。求这个年共有多少个同学?
6、一个旅游团去旅馆住宿,6人一个房间,多2个房间;若4人一个房间,则少2个房间。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7、小强离家到学校去上学,学校规定上午8点整到学校。他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后,发现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走下去就要迟到5分钟,于是他加快速度,每分钟多走了20米,结果到校时,离上课时间还差2分钟,问小强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每分钟走50米,那么小强几点几分离家就能刚好8点到学校上课?
8、老师把一篮苹果分给小班的同学,如果减少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正好分得5个,如果增加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正好分得4个。求这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求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是由简单除法应用题变化发展而来的。简单的平均数问题叫算术平均数,几个不相等的同类数量,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得到的相等数量就是这几个数量的平均数量,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1)各数总和÷数的个数=平均数;(2)总数量÷相应的总份数=平均数;有一些平均数应用题不是直接求平均量,其数量关系相对复杂,解题时一定要分析清楚数量关系。
例1:小明期中考试语文,外语各自然三科平均分是83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小明的数学成绩考了多少分?
分析:先求出前三科的总分,再算出四科的总分,用四科的总分减去前三科的总分就是数学的成绩。
(83+2)×4-83×3=91(分)
答:小明数学考了91分。
例题2:一辆汽车前3小时共行驶170千米,后4小时共行驶2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分析:求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一定要先知道它总共行驶了多少千米,走这些路程用了多少时间,经分析它一共行驶了3+4=7小时,一共行驶了170+250=420千米,所以求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为420÷7=60千米
(250+170)÷(3+4)=60(千米)
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例3:一个五人生产小组连夜生产一个机器零件,他们安排每班三人生产,其他两人休息,结果从晚上7点开始生产到第二天凌晨5点整完成,在这段时间里每人平均工作几小时休息几小时?
分析:在这十小时里,五人一直有三个人工作,两个人休息.总的工作时间我们可以算出来,总的休息时间也可以算出来,这样总的工作时间除以总人数会等于平均工作时间,总的休息时间除以总人数会等于平均工作时间。
3×10÷5=6(小时)2×10÷5=4(小时)
答:这段时间里每人平均工作6小时,休息4小时。
例4: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走6千米,但返回时每小时走3千米。这人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要求他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找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