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

281阅读 | 9收藏 | 1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1《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doc第1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九十七街 上传于:2024-06-21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反语的表达效果,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设想   《岳阳楼记》选自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为古代记游散文单元,所选的篇目都是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志趣抱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本学段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该类文学作品,在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感受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与志趣抱负。   四、教学方法:   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因此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猜想、组词、结合上下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疏通文意。同时借助之前学过的朗读和词性的知识,通过标注有代表性的实词和虚词来诵读文章,感知文章语言对仗、语气变化的特点,从而初步感知作品情感的变化。   教师需要借助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通过节奏和语气的变化感知不同段落表现出的景物的特点,同时在品辞会情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深入发掘作者的志趣抱负、高尚情怀,能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内化为鞭策自己的精神动力。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介绍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圆明园   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4.文学常识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也就是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进而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滕(ténɡ) 谪(zhé)守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yín)雨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zhǐ) 汀(tīng)兰 心旷神怡(yí) 宠辱xié( 偕 )忘   朝huī( 晖 ) 薄暮míng míng( 冥冥 ) 皓( hào )月   属( zhǔ ) 予作文 樯倾楫摧( qiáng qīng jí cuī )   2.重点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去国怀乡: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讥:批评指责。满目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天色,湖光。   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此乐何极:哪有尽头。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二)文本梳理   通假字   1.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3.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4.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   词类活用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   2. 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3. 北通巫峡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形容词作状语,在…… 之后   一词多义   1.政通人和(顺利)   然则北通巫峡(通往)   2.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3.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一碧万顷(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全)   5.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尽头)   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关键字:通:顺利。 和:和睦,和乐。 废:荒废的事业。 具:同“俱”,全,都。兴:兴办。   【句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关键字:属:同“嘱”,嘱托。作:写。以:表目的。记:记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句译】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关键字:观:看。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优美的。状:景象,景色。   【句译】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关键字: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横:宽阔。际(涯):边。   【句译】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无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关键字:朝:早晨。晖:日光(照耀)。夕:傍晚。阴:阴暗。气象:景象。   【句译】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关键字: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观:景象。述:记述。 备:完备,详尽。   【句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关键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向北。通:到达。南:向南。极:至,直达。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会:聚会。览:观赏。物:指景物。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三)学生齐读,初步感受课文   1.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2.“破”题切入 把握论点   1.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以宏大的手笔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然后作者妙笔一转,由写景开始转向抒情,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宏伟的岳阳楼,将抒发内心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继续深入课文,感受范文正公的心情。学生活动:朗诵改编或写作的诗歌,简述自己的写作目的。   二、小组合作,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第5自然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忧”,又以什么为“乐”呢?   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