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卫管 0901 梁丽雪 3091134004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 根据他们对社会
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 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
支付的保险待遇, 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实力尚在发展,为了使养老
保险不仅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 并且能充分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
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我国养老保险有三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企
业年金和个人储著型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由于每一阶段的政治和社
会经济状况不同,调整和改革的内容也不一致, 尤其是为了适应从计划经济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养老保险制度在诸多政策方面作了重大改革。一、
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1 年颁布和 1953 年修改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了企业职工因轴疾病、负伤、残疾、年老、死亡和生育等
事项,都可按一定条件和标准享受相应待遇, 这也标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
立。 二、养老保险制度严重破坏阶段 1966 年至 1976 年十年动乱期间,中国社
会保险事业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一样, 遭受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三、养老保险制
度恢复和调整阶段: 十年动乱结束后,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
改革必然要求社会保险制度作相应的变革。我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1978 年到
1992 年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有一个恢复和调整阶段。四、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创新
改革: 由于旧的、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因
此要制定出适应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
了一系列进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坚持把
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的
目标是, 增加政府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的比重, 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狐盖
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
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现在,中国老龄
人口绝对数为世界之冠、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吉、老年人口在区域分
布上不均匀、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这五个老龄化特征对于正值工业化
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 要完成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转移的过程, 必须首先明确当前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制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 四基金来源渠道单一 收支矛盾日
显突出: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
补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
了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
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 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加历史从债严重,
“室账"运行规模大; 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
别的“室账”运行机制。1997 年《决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
过去的标准, 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
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从费现象严重。回养老保
险基金投资回报率低; 我国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同时,还要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
值增值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这样
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极低。 轿基金管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