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是你的大哥吗是我的大哥 上传于:2024-05-06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一、背 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公民(特别是年轻人)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远离政治甚至反感政治、反感社会行为不断增多的现象,世界各国掀起了培养有责任心的合格青年的公民教育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给思想还处于单纯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1、学生公民意识的淡薄。我国学生缺乏公民感,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公民”,自己也是小公民当中的一员。对社会的关注不多,更缺少对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层面的了解,因而表现为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只是生活在一个小家庭、小学校的圈子里面。 2、公共精神的缺乏。在2003年SARS危机中,除了由政府组织的公共行为之外,很少有公民个人的声音。在民间则存在着观望、自保、冷漠、拒斥等现象。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现代公共精神的不足,反映了我们缺乏现代公民与社群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范和风尚。我们经常会目睹或听到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的事情;在学校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学生只是听老师的安排和指令,一旦离开学校,就很少关心公共事务。 3、公共政策的冷漠。从中国现实看,问题不在于一个个具体政策的出台,而在于总体性公共政策秩序的失范。这种失范可谓无处不在:缺乏尊重法律的氛围,基本的信任资源被耗散,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公众监督乏力下许多政策根本得不到执行和保障。大环境上的示范,使公众对政策态度冷漠并使政策的执行陷入了恶性的循环:越焦虑越冷漠,越冷漠越得不到执行。 因此,作为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资源,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巩固并完善学生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我们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二、目标与内容: 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应该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他们实践的过程,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 二是通过社会实践、问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 从学校发展来讲,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行动,将“公民教育”从局部的探讨上升到“公民教育”整体视野的高度,统整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文化品位,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 活动内容: 我校公民教育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依托,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整合学校教学和德育工作内容,通过“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方面开展教育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掌握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本领。 1、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深化推广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人格、具有责任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自省自律的公民道德。 2、感恩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遵循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针对现在小学生出现的与家长交流少、不懂得感恩等心理问题,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营造学校的“感恩文化”,培养感激父母、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3、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在行动。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区,丰富小学生的阅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良好环境,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初步培养学生具备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表达情感的公民技能。 三、实施公民教育的途径 1.教学改进行动 结合班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将公民教育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传授公民教育的内容。 通过各学科内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