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2.掌握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明确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题。
2.认识藤野先生,了解其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你们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在你的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作者作品】《鲁迅》,了解作者作品,及其留学日本的目的和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烂熳(màn)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发髻(jì)
芦荟(hu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杳无音讯(yǎo) 瞥见(piē) 顿挫(cuò)
3.朗读课文,播放【课文解读】,感知内容,理清层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结合内容划分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
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东京见闻、感受,交代了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36—38):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局部探究
(一)探究第一部分
(播放【影视课文】片段,同桌合作思考问题。)
【精品课件】
1.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这里的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2.第一部分对下文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明确:
1.(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2.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可参考【微教案】《离开东京的原因》
(二)探究第二部分
(学生自读第二部分,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学生明确: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匿名信、看电影,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第四层(32—35)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四、总结拓展
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就是贯穿全文的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推荐阅读《鲁迅自传》。
可参考【悦读世界】
五、作业设计
1.积累重点字词。
2.完成【同步学案】一探究部分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在东京 见闻感受
相识
藤野先生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处
(鲁迅 )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 怀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鲁迅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探究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二、局部探究
(一)探究第二部分
1.探究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精品课件】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明确:
(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处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稀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留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第一层次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可参考【微教案】《爱国主义感情》
2.探究第二部分第二层次的内容。
【精品课件】
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可以“从……这件事中,我发现藤野先生是一位……的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明确:
(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一件事: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尾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第二件事: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第三件事: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第四件事: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3)这四件事,第一、二两件事详写,第三、四两件事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第二层次层意: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3.探究第二部分第三层次的内容。
【精品课件】
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学生明确: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子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第三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原因,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可参考【微教案】《弃医从文》
4.探究第二部分第四层次的内容。
【精品课件】
学生阅读32—35段,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学生明确: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词“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第四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
总结:课文第二部分(4—35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意思,同学们可根据研习各个层次的内容及层意来进行归纳。
(二)探究第三部分
【精品课件】
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学生明确:
1.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