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
文/陈海燕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