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2.把握人物特点,品味质朴的语言。
3.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2.把握人物特点。
难点:多个角度、多种方法写母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旧知引入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过或听说过《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吗?
生说。(如学生不知道,教师就出示原文或讲故事。)
师: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品质?
生: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热爱劳动、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
【精品课件】
师:朱德同志的这些品质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他母亲钟太夫人一生勤劳、忠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整体感知
1.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回忆录内容要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自然朴素。
可参考【知识总汇】
2.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里留学。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在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可参考【知识总汇】【影音资源】
3.初步感知。
速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精品课件】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ǐ) 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 溺死(nì) 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zhe)
②解释下列词语。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为:做,引申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聊叙: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可参考【知识总汇】
(2)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参考答案:
(2)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事迹,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谢。
(3)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从第2自然段开始回忆,到第13自然段结束。
第一部分(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2-15):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感谢母亲。
第三部分(16-17):再次表达哀痛,呼应开头,表达报答决心。
三、局部探究
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及层次结构,下面我们深入阅读思考。
【精品课件】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研读第一部分。提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每一层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思考、交流。
答案参考:这一段写了两层意思。一是写母亲去世,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二是表达爱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是文章中心句,点明了全文的写作中心及记叙线索。
播放【影视课文】第一段,深入理解开头部分的作用。
可参考【微课堂】《理解中心句和主旨句的意义和作用》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阅读第二部分,文章围绕“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展开回忆。
提问: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勤劳一生”的哪些事迹?
(2)从母亲的这些事迹中,可以了解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思考、交流。
播放第二部分重要语段【影视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参考答案
(1)沿着“勤劳一生”的线索,将母亲的所有事迹在文中标记。
如: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
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
可参考【微教案】《精选事例表现人物》
(2)母亲是这样一个人(板书):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和蔼无私、坚强不屈、劳动好手、聪明能干、任劳任怨、有同情心、有反抗精神、明大义。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解决问题。)
可参考【微课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3.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
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前后呼应,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播放本段【影视课文】,品味朴素、简洁的语言,体会深情。
4.质疑问难。
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总结拓展
【精品课件】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独特的思考?
学生自己总结,合作交流。
全文按时间顺序,紧扣母亲的“勤劳一生”选材,多种表达方式结合,写出了母亲的特点,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佩的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拓展: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然后回忆母亲的故事,这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假如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示例:每当我闲暇之余翻开相册,第一张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舞蹈队跳《喜鹊窝》的照片,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集体呀!它让我怀念起两年前8月份我们的北京之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试题中心】“基础测试”部分。
2.课外搜集阅读有关朱德委员长的故事,至少两个,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可参考【试题中心】【悦读世界】
六、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一部分: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回忆母亲勤劳一生,感谢母亲。
第三部分:再次表达哀痛,呼应开头,表达报答决心。
我的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劳动好手、聪明能干、和蔼无私、坚强不屈、深明大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生讲朱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局部探究
带着对朱老总的更多了解,我们继续研读课文。
(一)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
1.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感谢母亲的?这两段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思考—交流。
参考答案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两段结构上的特点:两段首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起到了强调内容,突出对母亲感谢之情的作用。
2.质疑探究:同学们对14、15段的划分归类意见不同,各自推选代表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交流、回答,师生归纳、补充、明确:
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