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

364阅读 | 13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1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2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3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4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5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6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7页
《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2.docx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estrus 上传于:2024-06-0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教学目标 :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 : 4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曾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呢?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也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这是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你们作为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听课文朗读,注意作品包含的情感,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一) 本文的文体及特点 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悼词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1)从结构内容看,悼词也有一定的格式。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一般开头都是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地点、时间及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生平和一生中做出的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最后是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价和对死者的悼念。可以概括为“论其人,述其哀” 板书: 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悼词 内容:论其人、述其哀 表达方式:抒情、叙述、议论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先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 开头悼念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主体评价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 结尾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分析第一部分: 刚才我们说到,这是一篇悼词,我们还知道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好的战友。他的逝世,对于与他并肩战斗了40多年的恩格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巨大的打击。所以他作这篇讲话的时候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作者的语气又如何?饱含了深情,基调是的。齐声朗读第一段。 (1) 感情基调:深沉含蓄 语气:平静 (是激动,是平静,还是失落?) (2) 从哪些语句词语看出他的语气是平静的,感情却是深沉含蓄的? 最为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 永远地睡着了 (3) 既然恩格斯要表达的是深切的悼念,为什么语气还如此的平静?(自由讨论) 要点到以下关键词:表面是平静的,但恩格斯的内心是异常不平静的,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是在向他最亲密的战友的告别。 恩格斯无法接受马克思的逝世,仿佛他还活在身边一样。 恩格斯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战斗的革命群众讲这番话的,这就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溶缩在了最后一句:他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更能激起人们的哀悼,它可以起到化悲痛为力量的作用。 (4)字词: “不到两分钟”: 补充注释 1883 年 1 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 41 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 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是意外地来临的。3 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在半睡状态。她随即陪同恩格斯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隔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 ————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安静”:指安详 “永远”一词表达了强烈的悲痛之情 (5)讳饰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说了: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这里“又添新伤疤了”是用了讳饰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在闽南一带,“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这些话来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第一段最末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从语法意义方面看,它表示说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同时意思起了转折。它的修辞作用是反映了思格斯内心情感上的矛盾和巨大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真正的,暂时的,像往常一样地“安静地睡着”,而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的话,但却又不能不说出这样的话。这个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 分析第二部分: 那么,在这篇世界著名的悼词当中,恩格斯是如何“论其人”的? 第二段:总写巨大损失。 (1):请同学快速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6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两个“对于”,分别列出了“马”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斗争实践和科学革命理论。是全文的总纲。 (2)语句分析: 第一分句是单句。去枝叶,找主干,把这个长句变成一个短句。 (3)马克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他的逝世对人类是一大损失。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集中表现了“损失”之大? ——“不可估量” “空白” (4)这一段不仅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全人类的巨大损失,而且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生前两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 在总写巨大损失后,接下来就具体写马克思生前的主要功绩和贡献。这些功绩和贡献分成两大方面来写,即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 现在请在第3段到第5段中找出马克思在理论方面做了那些贡献? 板书: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理论贡献 发现了生产方式和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其他领域的发现。 第三段: 1、请同学阅读第3节,说一说“马克思发现了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请同学思考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句子中什么是第一性的,什么是第二性的。“首先”、“然后”准确地表达了物质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这是常识问题。如果工人不造房子,农民不种田,青少年怎么可能到学校来学习?然而,这个看来众所周知的简单事实在理论上过去人们并非都能理解。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 即经济基础。“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等即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因此,我们能归纳出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包含两个意思: A 、物质决定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3、“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  ——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4、作者在赞扬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提到了达尔文,想想,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 5、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因为达尓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人是上帝创造的”这几千年来人类的一种错误观念,在生物界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给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奠定了基础, 达尓文的这个发现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意义非凡。而马克思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也给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他的这一发现也是前无古人的。 通过这个很简单、很朴实的一个类比,就把马克思这个发现的重大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他的发现的重要性。 [有机界] 指具有生命及各种生活机能而为若干部分或要素合成的自然物体的生物界。 第四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1)马克思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什么? (2) 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思考:“不仅如此”,“还”在这儿起什么作用? 使意思推进了一层,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论述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4)作者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 第五段:其他领域的发现 (1)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 (2)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贡献之伟大? “每一个领域”: 研究领域之广 “都有独到的发现”: 研究价值之大 “不是肤浅地研究”: 研究钻研之深 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钻研之深,价值之大。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课堂作业: 1、下面的加线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悼(dào)念   空(kōng)白  肤(fú)浅   豁(huò)然开朗    B、嫉(jí)恨    意识(shí)   驱逐(zhú)  卓(zhuó)有成效    C、诽(fěi)谤   诅咒(zhòu)   立即(jí)   忠(zhōng)心爱戴    D、闭塞(sè)    估量(liàng)  勒(lè)令   纷繁芜(wǔ)杂 2、划分句子成分: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第三、四课时 上节课恩格斯给我们论证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之伟大,马克思不仅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马克思在其它领域也有研究,而且都有独到的发现,研究范围之广,领域之多,成绩之显著,思想之深刻,他确实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巨匠。 论证完了理论贡献,接下来应该是论证实践贡献,那么作者是如何实现理论贡献向实践贡献的过渡的呢?请找出文章的过渡部分。 分析第6段。 (1)“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钻研之深,价值之大。 (2)“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前面所讲的理论贡献), (3)这位科学巨匠对人类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可作者还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呢? ——(说明了马克思的贡献并不只限于理论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并且是重要的方面,也就是革命实践,马克思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目的,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推动历史前进。 就这一句,作者便巧妙地过渡到了实践贡献的论证,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4)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明确: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5)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明确:这个句子深刻地说明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由于他亲身参加了亿万奴隶们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它明确地告诉我们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伟大的革命理论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 这句话,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前文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6)“他的毕生的使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