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述
1、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注意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实验室试验。
4、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50年代。
7、狭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有描述、解释、预测
10、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11、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1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13、教育心理学是教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4、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B、发展时期20世纪20 -50年代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D、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7、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调查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18、结合教学世纪论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A、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问题,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奥地利劳伦兹提出的。
在问题解决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沉思型。
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指性格特征的差异和性格类型的差异。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儿童期的范围是6、7—11、12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展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对外界事物,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岁-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原始和混乱的,自我中心是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这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
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这阶段的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1972年休整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
学习理论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面属于学习的是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态度学习。
老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的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负强化。
顿悟说的代表人物是苛勒。
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消退。
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事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无条件刺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主观性。
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两大类。这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布鲁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结果是知识。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意义学习室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效果律。
学习是经由经验或者练习而变化为行为的历程。
“小华最近通过报纸杂志及网络上的信息得知贩卖光盘的方法”这种现象最符合社会学习理论的预测。
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学习心理
口渴会使人做出密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激活作用。
学习动机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时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
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尽可能避免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干扰,这种学习策略是复述策略。
学习中,学习者利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
学习中,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精加工策略。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迁移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相同要素说。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发明创造属于问题解决。
人民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理解问题的过程。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创造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把道德认识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皮亚杰。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可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直接检验与间接检验两种,后者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
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作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韦纳。归因理论是从接过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班杜拉。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有帮助,这种方法称为谐音联想法。
精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亦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中国多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交学习迁移。
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多种情景中,这叫一般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路、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论
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B\设置合适的目标 C\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D\归因训练 E\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F\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4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
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简述如何实施复述策略
合理安排复述时间、适当的过度学习、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记忆、采用多种形式复习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
注重元认知监考和调节训练、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迁移对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点、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定式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
简述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简述问题解决具有的特点:目标指向性、问题情境性、认知操作性
见识解决问题的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人的知觉特点;定势和功能固着;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个体的情绪和动机;个性因素;原型启发
试论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
创造性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思维。
试述良好品德与态度的培养
言语说服(有效的利用正反论据、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由于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对“圆的直径是他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现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在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帮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原型定向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合乎法则的
动作缓慢,动作之间不协调,视觉控制占绝对主导,常感到紧张等活动方式属于操作模仿阶段。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下列不属于智力技能的是吹拉弹唱。属于智力技能的是阅读,运算,记忆。
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即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智力技能的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
技能不同于习惯,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操作技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