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油茶
油茶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茶油生产和发展源远流长。
文/山 润
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油茶林是南方丘陵地形里的一道特色景观。南方广泛种植的油茶为山茶属,是植物中种子含油率最高的树种。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的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一般栽后8~10 年成林,能起到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油茶果榨取的茶油,营养成分与橄榄油不相上下,因而还有“软黄金”的美誉,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突出。
油茶的种植在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我国大面积栽培。油茶在我国已有23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茶油生产和发展源远流长。
油茶古论
历史上,对油茶这一油料作物的记载相当丰富,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茶果榨油以供食用。
时至北宋年间,苏颂在其所著的《图经本草》中对油茶的性状、产地和效用作了较细的描述。南宋郑樵所著的《通志》中记载:“南方山土多植其木”,证明当时油茶已到了大量栽培的发展阶段。明末王象晋所著《群芳谱》和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对茶油选种、种子储藏、育苗、整地和造林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三农经》中记载:“掘地作小窖,勿通深,用砂土和实置窖中,次年春分时开窖播种。”这些方法直到今天各地仍在采用。
《三农经》中对油茶“性喜黄壤,恶湿”以及“收子即种肥熟土”的记载是完全和油茶特性相适应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还记载了油茶与油桐混交的好处:“种桐者,必种山茶,桐籽乏,则茶籽盛,循环相代,较种栗利返而久”此外,在《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中,还详细记录了油茶的采收处理时间和方法等。
关于油茶的形态特征与食用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永州府志》、同治元年(1862年)《武陵县志》和光绪十二年(1886年)《耒阳县志》中。在《咸丰县志》“物产”项目中,将“油茶”做大宗物产列出。在其《杂记》中记载:“茶油,色清味香,自咸丰三年始,年数十担,贡奉朝廷”。民国版《咸丰县志》载:“其种自山林者,冬季摘实可榨出油,味较菜油、罂粟油尤香美”。
由此可见,我国栽培油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古代文献宝库中汲取油茶的栽培和利用经验,对今天油茶产业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油茶古用
油茶的功效多元,据《纲目拾遗》记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