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专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翳(yì) 蟋蟀(shuài) 癖好(pì) 文绉绉(zhōu)
B.涂墁(màn) 狩猎(shòu) 哽咽(yàn) 巷道(xiàng)
C.纶巾(guān) 蜕变(tuì) 佛狸祠(fó) 褴褛(lán)
D.凝噎(yē) 吝啬(lìn) 消遣(qiǎn) 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自顾不瑕 疾言厉色 无动于衷 相形见绌
B.冠冕堂皇 一丝不苟 迫在眉睫 暝思苦想
C.雄姿英发 连锁反应 烟熏火燎 震耳欲聋
D.笔管条直 曲指可数 不可逆转 不堪回首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命运多舛( 不幸) 浅尝辄止( 就 ) 相形见绌( 距离)
B.栩栩如生(生动的样子) 文过饰非(掩饰) 雕栏玉砌(台阶)
C.早生花发(花白) 莫名其妙( 明白 ) 化险为夷(平安)
D.休戚与共(欢乐) 数见不鲜( 少 ) 猝不及防(突然)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轮子的效率______如此之高,_______动物在漫长岁月中可以进化出各种高效率器官,_______偏偏没有进化出轮子_____取代他们那效率_______很高的四肢。
A.即使 那么 却 来 并非 B.既然 那么 为什么 来 并非
C.因为 因此 可 固 却 D.既然 假如 因此 但 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B.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致命甚至危险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C.经过人们千百年精心挑选和培育后,野生的兰花清香诱人,珍品迭出。
D.目前,我公司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的。
6.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冬天的下午,一条陡峭的街道上结了冰,很滑,天几乎是黑的。(描写)
B.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记叙)
C.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抒情)
D.据测定,一个人坐着轮椅前进,要比他步行相同距离节省能量25%。(议论)
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比喻)
B.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拟人)
C.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夸张)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比喻)
8.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列数字)
B.骑自行车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其效率比小汽车或DC-8喷气式飞机高5倍。(作比较)
C.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东方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和罗马帝国都是普骗的。(列数字)
D.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是“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引用)
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多年父子成兄弟》 散文 汪曾祺 中国
B. 《化装舞会》 小说 亨利希·曼 德国
C. 《六国论》 议论文 苏洵 中国
D. 《寂静的春天》 科学小品 蕾切尔·卡森 美国
10.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适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的影响极深。他的母亲是一位温柔贤淑、仁爱体贴的女人,对胡适从小实施的是爱的教育,从不严厉责骂。
B《多年父子成兄弟》以叙述为主,在作者的娓娓叙说中,蕴含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主题思想的提出水到渠成,颇具匠心。C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旧历过年,先是过腊八,再过辞灶日,终于到了除夕。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在这些化学药品中,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形成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①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②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便逐步升级,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经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③它源于尼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石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④
——选自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11. 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一项是
A. 化学药品的使用情况
B. 化学药品的深层危害
C. 化学药品的使用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D.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批判
12.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 逻辑顺序 B. 空间顺序
C. 时间顺序 D. 程序顺序
13.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选文中“战争”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发明、生产化学药品的不满、憎恶之情。
B. 选文中“或许”、“似乎”都有不完全肯定之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 选文中的“数千种”与“屈指可数”形成强烈对比,指出人类对化学药品的滥用。
D. 选文中“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
14. 下列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句①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
B. 句②以“永无终点的螺旋”作比,指出滥用化学药品的情况会逐步升级,化学药物使用会陷入恶性循环。
C. 句③指出“控制大自然”的本质是人类以自然为中心的征服自然的心态。
D. 句④揭示了化学药品的滥用最终导致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15. 联系全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寂静的春天》作为环保运动的里程碑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B.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理,通俗易懂。
C.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还融说理、抒情于一体。
D. 本文标题的用意在于形象化地告诫世人:要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正视我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和悲剧性的结果。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6. 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和词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吾从而师之。
C.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 吾师道也。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
A.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 暴秦之欲无厌
C.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D. 距关,毋内诸侯。
18.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不拘于时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洎牧以谗诛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 赂秦而力亏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思厥先祖父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食之不得下咽也
21. 下列各句中,表述正确的是
A.《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雨霖铃》运用铺陈的手法渲染凄惨的别情。
C.《师说》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说理论证。
D.《鸿门宴》主要写了主帅、谋士、部将、内奸四组人物,每组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通过对比手法,使人物 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9小题,每题22---25题每题2分,26—27每题4分、28题1分、29题3分,30题4分,共24分)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2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当的 一项
A.非兵不利 兵:兵器 B.或曰:六国互丧 或:或者
C.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D.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
2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其实亦百倍 B.思厥先祖父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4.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洎牧以谗诛
③赂秦而力亏 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5.对本段论证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
A.运用了事实论证,说明秦国所得的土地都是受赂而得,而非通过战争获得。
B.运用对比论证,通过贿赂所得与战胜所得、贿赂所失与战败所失等几组对比,说明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运用引用论证,说明赂秦必然导致国家的灭亡。
D.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不是孤立使用的,三者共同作用于论证推理的过程,很有说服力。
26.“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27.作者在第三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二)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8、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9、选段中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形成对比?
3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五、默写:(8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 __________。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 ________。
3、加之以师旅,___▲ 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 _________。
5、写出《鸿门宴》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6、鲁迅称誉《史记》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六、口语交际(8分)
班级举行一次以“练就专业特长 放飞青春梦想”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作一次即席发言。请你以此为题,写一篇即席发言稿,150字左右。
七、综合实践(8分)
班级举行“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综合实践活动,你最喜欢的成语、名句或典故是哪一句?请对此句进行赏析,150字左右。
八、应用文写作(10分)
校团委会准备在校内招募一批“低碳生活宣传”志愿者,请你为校团委会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全面,格式正确。
九、作文(50分)
人的一生,有许多记忆。有些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去;有些记忆,却历久弥新。记忆深处的那人、那事、那景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引领着我们成长。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xx中专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
11
12
13
14
15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27.作者在第三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28、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9、选段中作者用了哪些材料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