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宋代词人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游览赤壁古迹,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创作千古名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④文化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苏轼是看见赤壁古迹,想起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从而创作了千古名作,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反映,①④正确,③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2.著名的文化遗产——川剧,因剧目繁多、遗产丰富、艺术特色显著而家喻户晓。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浓厚的生活基础、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生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喜爱的川剧变脸更是独特新颖,叹为观止。这说明( )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力量
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 D
解析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C错误。
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19世纪的名言,是西方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华文化强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外交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C.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武器
答案 C
解析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名言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国家的外交;“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文化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外交,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一定的文化影响一定的经济、政治,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4.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①说法错误,排除。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日之间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政治互信,②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③说法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④符合题意。
5.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②说法错误。③④均正确切题。
6.我国某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这与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要求相距甚远。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有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之外,更需要当地居民转变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
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的发展需要实践创新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 B
解析 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有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之外,更需要当地居民转变观念,由此可见,材料旨在强调要引导居民转变观念,爱护人居环境,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不选。
7.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等;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果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
A.精神产品 经济融合 文化竞争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优秀文化 文化素养
D.深远持久 熏陶情操 精神力量
答案 C
解析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属于优秀文化,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极尽天伦之乐。可见,庆祝民族节日是( )
①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9.“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世界文化差异的“沟壑”。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 )
①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尊重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平等交流,全面吸收对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符合题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②符合题意,需要在交流借鉴融合中求同存异。③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表述错误,吸收优秀文化不是全盘吸收。
10.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11.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符合题意,材料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文化的作用;④符合题意,通过“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及所起的作用,表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12.《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朗读者》作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央视热播取得巨大成功,表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节目宗旨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排除。③说的是庆祝民族节日的作用,故排除。
13.多元风土孕育出多彩的食物。《风味人间》利用超微观摄影,细数了烟火气正足的“马肉阔尔扎克”,历史悠久、细腻鲜美的“伊比利亚火腿”,甜蜜浪漫、爽口丝滑的“法国瀑布土豆泥”,展示了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这印证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饮食文化多姿多彩
②借助科技手段能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多样文明
③独特的文化内容,是辨别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
④多样的饮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地理环境影响但不能决定饮食文化,①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说法错误。利用超微观摄影展示美食背后的人生故事,说明借助科技手段能讲好文化故事,传播多样文明,②正确切题。不同美食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说明独特的文化内容是辨别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③符合题意。
14.从日剧翻拍而成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因其直接复制日版内容、有悖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设计,被观众给了差评。这告诉文化创作者( )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该电视剧翻拍有悖于我国的文化背景,所以得到差评,说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创作应该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强调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照抄照搬外来文化,启示文化创作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非强调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不符合题意。
15.《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天,知廉明耻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了传统文化( )
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始终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在社会变迁中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决定”一词;④错在“替代”一词。
16.染衣、酿酒、织布……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通过视频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李子柒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表明( )
①中国传统手工艺鲜明的民族性彰显吸引力
②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③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李子柒在海内外受到广泛关注,表明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而不是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③错误。材料表明李子柒用现代视频的方式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未涉及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④与题意不符。 ①②符合题意。
17.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让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用镜头语言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让观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可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重中外文化交流借鉴
②要注重传承,革故鼎新,抵御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应重视保护,发扬光大,自觉成为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应继承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旨在让国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享用中华文化的同时,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此节目旨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借鉴和腐朽落后文化侵蚀,①②排除。
1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些印在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古典诗句,因其优美和表达的中日深厚友谊而让网友们赞叹不已。这说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久弥新
②文化具有相通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③中日文化同根同源,在交流互鉴中走向融合
④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印在日本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古典诗句,因其优美和表达的中日深厚友谊而让网友们赞叹不已,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久弥新,也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有强大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仅仅阐释中日两国,未涉及世界,也就不能得出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的结论,②排除。③说法错误,排除。
19.故宫博物院运用全球领先的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打造出新型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游客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画卷中的人物,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这一创意既“让文物活起来”,又满足了群众日益升级的文化需求。故宫博物院的创意佐证了( )
①文物价值的实现决定于与科技的融合
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故宫博物院运用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符合题意。故宫博物院通过“文物+科技”的创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文化需求,说明文化创新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目的,④符合题意。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文物价值的实现,但不是其前提条件,①③夸大了科技的作用。
20.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健康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体现了(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说明实践在不断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①正确切题;“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体现了④,故选A。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②不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③不选。
21.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现代科技创新了文化传递的方式与手段
④科技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正确;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表明现代科技创新了文化传递的方式与手段,③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特征,故②不选;科技并没有完全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④不选。
22.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如图)成了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与网络流行词产生了化学反应。表情包“火”了,甲骨文“活”了,文化红利、经济红利源源不断,这得益于( )
INCLUDEPICTURE "E:\\朱天华\\2021\\同步\\政治 老教材 人教 必修3\\A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朱天华\\2021\\同步\\政治 老教材 人教 必修3\\word\\A1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朱天华\\2021\\同步\\政治 老教材 人教 必修3\\word\\A1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朱天华\\2021\\同步\\政治 老教材 人教 必修3\\word\\A1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朱天华\\2021\\同步\\政治 老教材 人教 必修3\\word\\A16.TIF" \* MERGEFORMATINET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甲骨文表情包是传统文化符号与网络流行词的融合,体现了继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