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07481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
【名词解释】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特点有: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
【简答题】如何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努力工作;其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控制;层次可分为低层、中层、高层管理者。(4)管理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管理的两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管理也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称为自然属性。(2)管理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管理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问答题】掌握管理的两重性有何意义:①、认真总结我国多年来在管理中正反面的经验,实现科学管理。②、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③、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简答题】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特点,内容可分为生产力(组织中人的、财、物)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上层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3)从管理者的工作职能出发,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必要性:(1)国家资源短缺(2)科学技术落后(3)如何做到高度专业(4)实现各种目标需要管理。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顺道、重人、守信、人和、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1)首推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而提高劳动效益。(2)查理、巴贝其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3)欧文提出重视人的因素。
【问答题】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泰罗制: 答:科学管理的代表人是泰罗; (1)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观点:①、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②、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替代旧的、③、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变革。 (2)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①、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②、实行计件制;③、对工人进行培训;④、制定工作流程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3)对泰罗制的评价:A、冲破了多年的经验管理,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了具体的管理方法:B、采用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C、把人当成会说话的工具。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要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方面的职能:①、技术;②、经营;③、财务;④、安全;⑤、会计;⑥、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问答题】“霍桑试验”的由来及启示: 行为科学——人群关系论;其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的“霍桑试验”思想。
霍桑试验的目的是要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其观点是:(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土气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其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Z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简单题】“行为科学”学派中“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关点是。答:①、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③、人的需要分为5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佛罗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①、保健因素;②、激励因素。
X、Y、Z理论:(见课本P34-36)
【简答题】“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②、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第三章:管理者
总经理的职业类别:职能型业务主管、多部门型业务主管、企业集团型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子公司总经理、销售经理、经营经理。
职责业务上有远期、中期、短期职责。
总经理的工作职位特点:(1)责任的挑战与困境(2)关系的挑战与困境
总经理的角色:名誉领袖、领导人、联络人、侦探、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这十个角色可概括为三类:即人际关系角色、情报角色、和决策角色。
总经理的使命和作用(1)使命:创造价值、制定策略、执行战略、守护企业、激励团体、帮助解决问题与困难(2)作用:高瞻远瞩的决策、统筹全面的组织、步调一致的指挥、奋进的激励、合作的协调、刚并济的控制。
管理者结构的标准:①、管理群体的稳定性;②、高效性;③、自成适应性。
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要注意的问题:(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来选择不同的人才(主导型、依附型、主导依附型)(2)注意管理者成员之间的团结。
最佳管理者群体的选择:(1)知识结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互补(2)智能结构,多种类型人才(3)专业结构 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管理者(4)年龄老中青。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1)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2)竞争的特征与焦点已经变化(3)坚持创新才能缩短距离。
【问答题】管理者在创新中的作用:(1)为创新创造良好的气氛(2)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弹性工作时间和配备必要的创新资源和条件。(3)建立科学的风险机制,正确对待失败(4)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管理者的技能与素质要求:(1)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2)艰苦创业和勇于创新(3)密切联系群众(4)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创新、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协调和激励。
第四章:管理方法
【名词解释】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的措施的总和。
管理方法的分类:(1)按层次分类:哲学、一般和具体管理方法(2)按管理信息沟通的特征:权威沟通、利益沟通、精神沟通管理方法(3)类型分类:专制、民主、民主集中。(4)按方法的精确程度分类:定性和定量(5)按时间可分为传统和现代管理方法。
【名词解释】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各种的法律来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其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名词解释】管理的行政方法: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等手段,直接指挥下属工作单位。其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稳定性。
【名词解释】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特点:利益性、关联性、平等性、灵活性。
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中的主要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模型、最优化模型、代数类模型、概率与统计类模型矩阵代数类模型、模拟技术模型。
主要的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1)权变管理法(卢桑斯)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把组织看做了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要适应外部环境。(2)滚动式计划方法(3)目标管理法:特点:A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B强调自我控制C促使权力D注意成果第一(4)投入产生法(5)专家预测法(又称:德尔菲法)(6)头脑风暴法(7)决策树法(8)现值分析法(9)盈亏分析法(10)ABC分析法(11)价值工程法。
【简答题】德尔菲法的基本步骤:①、彻底解剖问题;②、主持人选出问题的关键部分作重点分析;③、互相启发对关键部分的新颖设想,并且吸取技术专家对可行性作出评价,排除不切实际的方案,缩小分析范围,得到多数人的同意或一致的鉴定。
【简单题】ABC分析法主要用于:①、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②、分析价格、成本、销售量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③、进行成本控制。
第五章:管理环境分析
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 (1)宏观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2)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行业结构、行业因素、行业特征。
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1)企业资源要素(2)企业管理要素(3)企业能力要素
企业管理战略:企业根据环境和竞争形势变化,作出的关于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领域的方式和强度的决策和行动的总和。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宗旨和目标、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效应。
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预应环境原则、全过程原则、整体最优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反馈修正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的规划、实施、控制、修订。
【名词解释】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在长期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恪守的共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及公众形象等文化沉淀。
企业文化特征:时代性、人文性、多样性、稳定性、可塑性。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A、对企业的长期业绩有重大的作用;B、决定企业兴亡的关键因素;C、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因素;D、具有可转化性。
企业文化的类型:(1)强力型企业文化(2)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3)灵活适应型
【名词解释】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上行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其类型:A完全竞争市场:同质产品、价格接受、无交易成本、无外部性、自由进出、产品完全可分;B垄断市场:利润最大化、随时间调整垄断行为、建立与保持;C不完全竞争市场。
卡特尔的含义:任何市场中的厂商都有协调生产与定价活动的动机,通过限制市场产出与提高市场价格来增加集体利润和个体利润。由同意公开协调活动的厂商结成的联盟叫卡特尔。
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宗旨和目标;经营范围;资源配备;竞争优势;协同效应。
第六章:组织工作基础
【名词解释】组织: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由一定的人组成,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名词解释】组织工作: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确定组织内各要素及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 。 (2其特点: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组织工作是动态的,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组织工作要遵行的原理(六原理):①、目标统一的原理;②、分工协作的原理;③、管理幅度的原理;④、权责一致的原理;⑤、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⑥、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其特点:组织主管人员对下属有直接的权责,直接报告上司。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责任与职责明确。规模大的企业管理较为困难其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管理较为困难。 (2)职能型结构:其优点:具有适应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作用。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缺点: 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造成混乱等; (3)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按组织职能划分部门和组织结构,把管理人员分为两个部分,实行高度集权。 (4)直线-职能参谋型(5)事业部制(6)矩阵结构(7)多维立体组织结构。
【名词解释】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
【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中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问答题】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积极作用:①、可以满足成员的某些心理需要;②、有助于成员间产生和强化合作精神;③、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工作状况的重视,有助于正式组织效率提高;④、被外部环境认同的需要,常常使非正式组织自觉或自发地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从而使正式组织的运行更加有效。 消极作用:①、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一旦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②、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保持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③、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与运行
扁平型组织形态:是指在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一种那个组织形态。
锥形型组织形态: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工作内容: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情度,非管理事务的多少(2)工作能力(3)工作条件: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手段的完善情况、工作地点的相似性;(4)工作环境。
组织设计:是组织职能执行的基础,其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职务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步骤:(1)职务设计与分析(2)部门划分(3)结构的形成。
组织设计的依据:(1)组织的战略(2)组织环境: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3)技术(4)组织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挥阶段:A、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B、组织有创业阶段、职能发展阶段、分权阶段、参谋激增阶段、再集权阶段。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和因职设人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统一命令的原则。
部门:是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领域。
【简答题】组织中为什么要划分部门?答:划分部门的目的,在于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与责任的归属,谋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简单题】部门的划分方法:(1)按人数划分:(2)按时间划分(3)按职能划分(最普遍采用的)(4)按产品划分(5)按地区划分(6)按服务对象划分(7)按设备划分。
划分部门的原则:(1)力求维持最少的原则(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原则(3)确保目标实现的原则(4)各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忙闲不均,工倕量分摊不匀的原则(5)检查部门现业务部门分设考核,检查业务部门的人员不应隶属于受其检查评价的部门产,以避免检查人员的偏心,真正发挥检查部门的作用的原则。
组织中集权的倾向:(1)原因:组织的历史、领导的个性、政策的统一性与行政的效率。(2)过分集权的弊端: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权力的来源:奖赏权;惩戒权;合法权;专家权;感召权。
分权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组织决策的合理化(2)有助于培养组织管理人才。
衡量分析的标志:决策的频率、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实现分权的途径:一是: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即制度分权。二是: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第八章:人力资源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人力资源质量对数量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性较差。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制度、政策、组织和科学的教育形式,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训练、配置和利用,使人力资源与其他必要的资源保持最佳比例,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和创造性,使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的。
人力资源的管理范畴:人与事的匹配;人的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匹配;人与人的协调工作;工作与工作的协调。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获取;整合;奖酬;调控;开发。
组织的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因事择人的原则,因人制宜的原则,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基本含义是指对组织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额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人员配备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1)从组织需要的角度: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始运转;未组织发展准备管理人员;维持成员对照组的忠诚。(2)从组织成员需要的角度:留住人才,不仅要留住其身,还要留住其心。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管理人员的流动量;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来源: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
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管理的欲望;正直的品质;冒险精神;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指在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促进个人发展的培训工作,必须实现一下具体的目标: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
第九章:决策
【名词解释】决策: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用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名词解释】经营决策:是指工商企业适应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一种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的特点。
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
决策的类型:(1)经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2)确定条件下决策,风险条件下决策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3)经验与科学决策.
决策的目标:(1)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2)单一目标和多目标(3)决策目标的属性:完全、适用、可分解、无冗余、最小范围。
决策的合理性:(1)决策者具有明确定义的目标,决策者已经掌握备择方案和现有环境条件,决策者可以从各方面预测后果(2)评价合理性的方法:一次次的局部评价,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决策、综合调整的决策。
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1)果断性:当决策紧迫时采用个人决策。(2)责任明确性:个人决策责任明确(3)决策成本:个人决策较低(4)决策力量:集体比个人胜(5)一贯性,集体的一贯性较佳。(6)开放性群体决策开放性强。
集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1)群体空想症:从众现象、倾向性选择、盲目自信与乐观、首创精神的幻想(2)风险转移:失去个性化、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
决策的程序:(1)发现和确定问题(2)设计方案(3)评价和选择方案(4)实施和审查方案。
第十章:计划
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计划工作的含义:广义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过程,狭义指制订计划。就是指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发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
计划的内容:(1)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战略(3)各层次的具体计划体系。
计划工作的重点:(1)组织的层次(2)组织的生命周期(3)组织文化(4)环境的波动。5、计划的分类:(1)按期限分为短、中、远期(2)按范围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3)按明确性分为指导性和具体计划(4)按制定的组织层次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
计划的表现形式(八个方面):目的或任务、目标、战略、程序、政策、规则、规划、预算。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