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教学内容定位:
《辛亥革命》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模块、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
与初中以孙中山人物活动为重点,全面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不同的是,高中学习内容中的辛亥革命应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给出定位。
本课也最能体现单元主题“求民主”,如何以初中所学和现实学情为基础,体现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从新的高度审视和定位辛亥革命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初中以孙中山人物活动为重点,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掌握较好,但未能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给出定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史实;
2、能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3、能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爱乡,爱校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其中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