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教学内容定位:
《辛亥革命》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模块、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
与初中以孙中山人物活动为重点,全面探讨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不同的是,高中学习内容中的辛亥革命应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给出定位。
本课也最能体现单元主题“求民主”,如何以初中所学和现实学情为基础,体现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从新的高度审视和定位辛亥革命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初中以孙中山人物活动为重点,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掌握较好,但未能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给出定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史实;
2、能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3、能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爱乡,爱校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1.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其中又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重点) 2.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设计
1.导入
教师活动
教学资源
学生活动
学情分析
及设计意图
提问:清末的中国内地共有十八省,你知道辛亥革命从哪个省开始吗?又在哪个省结束吗?
板书:辛亥革命
而最早在甘肃进行辛亥革命的,是近代甘肃最早的新式学堂——甘肃高等学堂的学生们,也就兰州一中的前身。
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小诗,回到那段激昂岁月。
清末地图
甘肃高等学堂照片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学生看图。
集体回答: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甘肃兰州
乡土材料导入不仅易于激发兴趣,而且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历史。
2.正文
一.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探究合作: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总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板书:背景
浴血奋战 ——武昌起义谱春秋
播放剪辑视频“武昌起义”
板书:过程
三.日月换新 ——立国行宪废帝制
板书:结果
立国:建立中华民国
2.行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合作探究:
①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
②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③第三、四、五、六章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④综合上述材料,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进步意义?
3.废帝制:各方力量——妥协退让
四.众说纷纭 ——有花无果恨悠悠?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在哪些重要方面改变了中国?
提问:恨在哪里?
孙中山完成他的革命理想了吗?
探究:反思辛亥革命价值
“当时①下有鼓吹革命之②党人,③上有制造革命之官吏;④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收归国有; 外债则任意大借;……凡可以离民之心,解民之体者,行之惟恐不力!宜乎⑤广州之变方起于前,川省之事又继于后。……殆武汉事发,各省响应,革命军之旗帜遂翘然高举于禹域(中国)之内矣!”
----------杜亚泉《革命战争记》,《东方杂志》1911年11月
播放视频“武昌起义
第一章 总纲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人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 总统 法院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享有行政权;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