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概论: 公文结构的含义和要求
一、公文结构的含义
公文在有了观点、有了材料之后,还不能成其为一篇文
章,把观点和材料任意堆放在一起,它们并不能产生固定的
意义,材料也不会自动去证明观点。它们还必须按照一个内
在的脉络, 井然有序地组织在一起, 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才能成其为一篇文章。对于有生命的整体,朱光潜先生曾说
过这样一段话:
第一须有头有尾有中段,第二是头尾和中段各在必然的
地位,第三是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某一部分受影响,其
余各部分不能麻木不仁。一个好的阵形应如此,一篇好的文
章布局也应如此。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
是闭疣; 一段话如果搬动位置仍于全文无害,那篇文章的布
局就入芯柄。布局愈松懈,文章的活力就您薄弱。朱光潜
《选择与安排)。
这里所说的布局,古人又叫谋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结构。
现在,我们给结构下一个这样的定义: 结构就是文章内
容的组织和衔接,是文章内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结构是事物自身发展运动规律的产物,还是作者主观思
路的产物? 说是事物自身发展运动规律的产物,有一定的道
理, 因为文章结构如果违反客观规律, 它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但是,文章结构既然是作者在构思,在安排,就不可能不体
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该说,文章结构是事物客观规律和
作者主观思路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客观规律制约着文章
的基本结构形态,另一方面,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也在结
构安排中发挥着一定的创造性作用。当然,公文在结构上的
创造性与文学作品相比是比较弱的。
对于结构在文章写作中的意义,清代戏剧家李渔有一段
精彩的论述:
至于“结构”二字, 则在引商刻羽之先, 牛韵抽毫之始,
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
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难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四,逐段
滋生, 则人之一身, 当有无数断续之痕, 而血气为之中阻伏
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
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俊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
和攻。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势
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兼数宅之匠、资
不足供一厅一堂之用侨,故作传奇者,不宜卒急牛毫。袖手
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李渔:《闲情偶记》。
这段话先后以胎儿在母腹中的发育成长和工匠建房来
类比文章结构安排的重要性。胎儿在母腹中,一开始就是一
个整体,不是逐段滋生的; 工区建房,必须先筹划好整体结
构,才能开始挥斤运苍。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先设计出蓝
图,才能开始表达。
二、公文结构的要求
公文结构的基本要求,可用“三性”加以概括: 完整性、
连贯性、严密性。
(一) 完整性
首先, 公文要做到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齐备,
不可无故残缺。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有头有尾有中段"。
其次,各个部分要相对饱满,不能干冶、空洞,给人局
部残损的感觉。
其三, 脉络畅通, 贯穿首尾, 如有文气不能串联的地方,
形成脱节断气,也会影响文章的圆满。这就是朱光潜先生说
的“有一股生气贯注于全体”。
在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