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

224阅读 | 10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1页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2页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3页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4页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5页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1.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厌世又偷生厌世而谋生 上传于:2024-06-22
《不求甚解》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加黑字音全正确的一项( )。 A.鄙视(bì) 怡情(yí) 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B.藻视(zăo) 统筹(chóu) 狡黠(jié) 寻章摘句(zāi) C.诀窍(qiào) 伦理(lùn) 诘难(jí) 狂妄自大(wàng) D.阐证(chăn) 修剪(jiăn) 睾肾(gāo) 开卷有益(yì)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装潢 消遣 羡慕 缺陷 B.辩驳 辩证 辩析 辩论 C.专研 专心 专注 专科 D.揣摩 湍急 踹开 湍雪 3.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使心情愉快) B.书有可浅尝者,有可蚕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用舌尖辨别食品的滋味) C.若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D.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谈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阅读从中获得收益) 4.培根是______国科学家。 5.《不求甚解》的作者是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本文选自______。 6.读史使人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 能力演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的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7.“不求甚解”一词出自______写作的______文章,原句是____________。 8.用自己的话说说“不求甚解”的意思。 9.文章分别列举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具体证明了什么问题? 10.搜集有关“怎样读书”的事例,互相交流。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廉洁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绝非耻辱之事。”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致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pèi流离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他的名著《焚书》是在64岁时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fēi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认为“学习晚了”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年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其实,如今研究发现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司·坡厄尔测试过160000个25岁到92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年轻的对于同样良好。一些80多岁与90多岁的人的智力接近于任何年龄的最高水准。即使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