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选择题
1.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B.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2.有学者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大科学家大多是业余人士,“例如1700-1800年的100多位英国杰出科学家中,以医生、技师、牧师为其生业的占到了45%”。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阶层流动 B.英国社会科学氛围较为浓厚
C.市场的扩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D.英国工业革命以科学为先导
3.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 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 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4.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时,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竞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 )
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
C.国民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 D.中国近代机器生产得到发展
6.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7.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由此可知,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制发展到工厂制,后发展到大企业制,根本原因是( )
A.大机器生产出现的需要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8.“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9.欧洲经过16世纪宗教和政治改革的大变动之后,至17世纪下半叶进入了一个政治上转为安宁,经济上趋于繁荣的时期。欧洲的主要国家特别是英、法两国的政府和统治阶级对于贸易、航海、制造业和农业都给予共同的关切,这就给科学的发展以推动力。这充分说明( )
A.科学发展需要统治阶级的支持 B.思想解放是科学发展的必备条件
C.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决定条件 D.科学发展受特定时代和环境影响
10.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变化折射出( )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能源结构的变化
C.社会结构的变化 D.城乡结构的变化
11.马克思指出,“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 )
A.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
B.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C.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
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12.1842年,英国出台的《矿山法》禁止10岁以下的儿童在矿井劳动;1844年,《工厂法》将儿童的工作时间限制在六个半小时之内;1859年规定在工作早上6点以前或下午6点以后,或在星期六下午2点以后,不得雇佣儿童。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儿童的权利得到全面保障 B.民主政治的范围不断扩大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经济发展中社会问题突出
13.18世纪中后期,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革命在英国发生,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14.19世纪50年代前半期,俄国、荷兰、普鲁士等把从英国输入的许多商品的关税降低,西班牙废除了禁止税则而改行保护税则,法国大大降低了钢铁和五金器材的关税。这表明在欧洲( )
A.普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各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C.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各国都已完成工业革命
15.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其中“最坏的”“绝望的”可能是指( )
①大气污染 ②河流污染 ③自然环境破坏 ④城市环境的恶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四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描述的“这一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材料中提及的电车和汽车,其出现的先决发明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吉百利家族
18世纪末之前,吉百利家是英国西部一个家境不错的贵格派店主之家。年轻的理查德“吉伯利在格罗塞斯特和伦敦找到布商学徒的活计(零售布匹和纺织品),并成为该行业的熟练工。1794年,他在英国主要工业城市之一的伯明翰主要街道上开了自己的布匹和纺织品商店。
1800年,理查德和妻子伊丽莎白带着他们的家庭搬到布尔街的一座公寓居住,下层是他们的店铺。吉伯利商铺不断扩大,带来的收入足以让理查德和伊丽莎自1812年在伯明翰市郊租上一套房子和一块用来做花园的地。理查德和伊丽莎白的儿子们最后在不同地方做了学徒
——本杰明是布匹学徒,约输则是茶叶和咖啡商的学徒。
约翰(1801-1889)在他父母商鋪的隔壁开了一家茶和咖啡店。约翰攒够了钱,他就开了一家工厂,制造可可豆和巧克力。1834年,约翰和他的妻子坎蒂亚将家搬出了拥挤的城市,迁到伯明翰郊外一处专门为中产阶级设计的地方。
1861年,约翰的儿子理查德和乔治继承了父亲的生意。
1886年,他们成功地将荷兰的一种新工序引入自己的工厂。这种工艺使他们打破了法国巧克力产品在英国市场上接近垄新的地位。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兄弟俩将吉伯利建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可可饮料公司和巧克力制造公司。
1879年,兄弟俩将公司从工业化的伯明输迁到一个叫伯恩维尔的郊区。在那里,他们引入了改善工人条件、建立私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其改革大大领先于他们的时代。
1901年,乔活和他家族的成员拥有了《伦敦每日新闻报》和其他一些报纸,他们利用这些报纸表达他们的自由党观点。此时,由理查德和伊丽莎白播种、一路顺利成长的吉伯利公司,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世界性公司。
——(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以吉伯利家族为例,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资产阶级家庭带米的变化,并说明古伯利家族雄起带来的历史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7次远航中,丝织品是贸易的主要物产。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归安县“男耕女织,农家本务,况在本地,家家织经”。江南官营织机有3 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徭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灏家就有“织帛工及挽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阶段法国开展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发展无关,A排除;B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两大阶级对立无关,D排除。故选C。
2.B
【解析】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大科学家大多是业余人士”,可见当时英国社会科学氛围较为浓厚,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排除A;市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联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以科学为先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特征,排除D。
3.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其进口贸易以原材料为主,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符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际贸易中商品输出显著的特点,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排除B项;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排除C项;此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
4.C
【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德国专利授予数目增长速度惊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利授予权是由政府掌握的,因此材料数据说明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故C项正确;“主导”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没有其他国家数据,无法得出德国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的结论,故B项错误;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和专利数据增长无关,故D项错误。
5.D
【解析】上海大隆机器厂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大量制造织布机”,连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都称其“优良出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近代机器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该厂发展不能说明中国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排除A项;在中国近代大背景下,“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关政府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数据史料的分析能力,考查的内容是工业革命。解题关键在于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大量增加,说明英国需要原棉原料,这一时间是工业革命初期,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棉纺织业的发展,C项;A、D两项是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之一,B项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以排除。
7.B
【解析】由工场制到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再到大企业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
8.B
【解析】根据“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日益分化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排除D。
9.D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7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经济和政策等有利因素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并未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思想解放和社会环境只是影响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非必备和决定条件,B、C选项错误。故选D。
10.B
【解析】从煤气信号灯到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反映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能源结构的变化,从煤到电的变化,B正确;ACD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
11.C
【解析】根据材料中“自18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打破自然的限制,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也正好符合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了土地,与材料中“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