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寿阳曲 (二首)》的原文及其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不管是对古诗词中的某一个字/词进行分析,还是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及人生观,都属于古诗词鉴赏。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双调·寿阳曲 (二首)》的原文及其古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调·寿阳曲》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戏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组小令,分为两首,各为《双调·云笼月》和《双调·一阵风》,作品具有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双调·云笼月》描写曲折、细腻,而《双调·一阵风》略显几分凄凉。
原文:
( 其 一 )
《双调·云笼月》
云笼月,风弄铁①,两般儿助人凄切②。剔银灯欲将心事写③,长吁气一声吹灭。
( 其 二 )
《双调·一阵风》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④。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铁马,悬挂在檐边的小铁片或小铃铛。
②两般儿:指“云笼月,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
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
④蓦然:突然,忽然。杜宇:子规鸟,鸣声凄厉,引动游子乡思。
赏析:
(其一)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前三句写凄凉情景,天空中一轮孤月悄悄地躲进了云层,满耳听到的尽是风吹房檐间挂的铁片发出的声响,这无限凄清引起未眠人深沉的思念。妙在后两句,本欲剔亮银灯叙写心事,谁知因一声长叹却将灯吹灭。委婉含蓄地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心事的凄凉、沉重。将灯挑亮而又吹灭,更提示出她在凄楚的夜晚,欲说还休却又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主人公因爱极而生的怨恨心态,表现得极其微妙曲折,细腻真切。喜爱马致远的《寿阳曲》: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虽说元曲有“俗”与“白”之说,但马致远恰如其分地抓住“长吁气”,结果就是把灯吹灭,心事也只好长埋心底,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月”的寒光被“云”“笼”得忽明忽暗;“铁”的冷音被“风”“弄”得时大时小;月光、云影、铁音、风声,怎么就都是一双一对的?我的爱人啊!你在何方?如此长夜,光影只会令我更凄凉,声音让我更悲切。连命运也如此捉弄我,长叹一声却将希望之火也吹灭了。
(其二)晚春时节的“一阵风,一阵雨”,就要把春天带走,而不是“风雨送春归”。风卷起满城飞絮,雨摧落花满城。这形象地点化出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突然听到纱窗外杜宇声声啼叫,“不如归去”,希望杜宇把春叫回去,春欲归去,又是暮春时节,时间的流逝特别快,更带惜春之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