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自主阅读强化训练(三)
(一)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鸣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趣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鼓舞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
真奇怪……
1.这篇短文描写了莫干山的蝉鸣,具体写蝉鸣的是第 自然段。
2.画线句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用“ ”画出。
3.短文是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的?用“ ”在文中画出。
4.短文结尾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内容?结合上文写一写你的理解。
5.作者通过听莫干山的蝉鸣,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那读四年级的女儿倩倩早就能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然而,她总“纸上谈兵”。可不是,常常吃完饭,她扔下筷子,饭碗里总或多或少地剩下一些饭粒。我不知跟她讲过多少次“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她全都当作耳旁风。
上个星期六,一位家在郊区的农民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家的稻子要收割了,请我去帮忙。挂断电话,我想:女儿星期天不上学,何不带她去体验“粒粒皆辛苦”呢?
周日早上,父女俩乘车到了朋友家。朋友笑着问我怎么舍得让掌上明珠来折腾,我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他便心领神会了。开工了,他递来两把镰刀,女儿学着我的样子,撸起衣袖,弯下腰,紧挨着我在稻田里跃跃欲试起来。不一会儿,她便能独自操镰了,并且越割越欢。可是,好景不长,割了个把小时,女儿割刀效率渐渐下降,小嘴也慢慢噘了起来,嘟哝着手酸腰酸脖子酸,一看手,她的手掌上已经泛起三个血泡。
趁这个时候,我对她讲每天吃饭的米是怎样经过艰苦的劳动才得来的。讲了播种、育苗、插秧、施肥、收割、脱粒……这回倩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听得认真,小脸蛋上显露出惊奇的神色。在吃午饭时,她慢慢地把碗里的米粒吃得干干净净。
如今,女儿每次吃罢最后一口饭,便会把空空如也的饭碗递到我面前,要我检查。嘿,“小公主”的陋习改掉了!
1.文中画“ ”句子中的“欢”字的意思是( )。
A.快乐,高兴。 B.起劲,活跃。 C.喜爱。 D.迅捷。
2.为什么说倩倩总“纸上谈兵”? ( )
A.因为她早就能把诗背得滚瓜烂熟了。
B.因为她早就能把诗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饭碗里总或多或少地剩下一些饭粒。
C.因为“我”不知跟她讲过多少次“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她全
都当作耳旁风。
D.因为她虽然会背,却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文中画“﹏”句子中倩倩的“小脸蛋上显露出惊奇的神色”,是因为 。
4.“嘿,‘小公主’的陋习改掉了!”这句话中“陋习”的意思是 。文中“小公主”改掉了 的陋习。
5.这篇文章讲的是倩倩一开始 ,经历了 之后,如今的她 。
(三)角色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服,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大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1.从第一自然段画线句中的“缩”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理是 。
2.妹妹是怎样表演自己的角色的?用“﹏”画出文中对妹妹表演的三处细节描写。
3.妹妹扮演的角色叫 ,这个角色是 ,可是妹妹的表演比主角还精彩,原因在于 。
4.用投入的心情演绎好自己的故事,那么,再小的角色也会变成自己人生的主角。想想看,“豆豆”还可能有什么表现,仿照短文进行刻画。
(四)“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 )。他开始直呼父亲的名字,并称之为“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 ),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 ),更没有( ),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 )地对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