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

222阅读 | 7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1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2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3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4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5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6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7页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及教案.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别浪费丝毫情感 上传于:2024-06-02
《论语》十则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 康健 一、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仓库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8、“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志,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二、《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三、文章导读: 本文言简意深,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则讲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是讲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长处,也要借鉴别人短处反省自我。 第七则讲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讲个人修养,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 第九则讲人的品质要如松柏坚强不屈。 第十则讲个人的处世之道。 四、文学常识: 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字的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但是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因此学习的时候要加以注意,准确把握。 五、词语积累: 1.生字注音: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弘(hóng) 凋(diāo) 恕(shù) 勿(wù) 施(shī)  2.词语解释: 有朋自远方来:朋,朋友。自,从。 不亦君子乎:亦,也。乎,吗。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 可以为师矣:成为。 温故而知新:旧的。 诲女知之乎:教诲。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里边。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仁以为己任:作为。 死而后已:停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讨厌的事。施,施加。 3.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 知 诲女知之乎(明白) 而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 是知也(同“智”,智慧) 任重而道远(并列连词) 4.词类活用: 【时】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新)的知识,学过(新)的东西,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6.特殊句式: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 ②可以为师矣。 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可以;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 六、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七、阅读链接: 孔子哲言──论学习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设计二)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人们便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人们尊称他为“圣人”“先师”。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庄严、高大。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设计三)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罔(wǎng) 殆(dài) 弘(hóng) 凋(diāo) 矣(yǐ) 2.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停顿 (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