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
一.设计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苏州园林》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是初中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的起始课。教学这篇课文,应充分考虑学情。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初步认识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第二,学会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第三,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特点;第四,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根据学情,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作为教学重点;将揣摩语言的多样性、严密性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
鉴于课文的内容、结构及语言的特点,我采用选点突破,探究发现的方法进行教学。课文的特点是语言的多样性,围绕以上重点,,需紧紧扣住课文里的关键词语和段落,引导学生理清结构,读出味道,加深理解,获得知识,取得方法。这不仅使学生在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受益,而且帮助学生概括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打下基础。在教学准备时,我们可以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录像带、光盘等,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三.学习方法的点拨与指导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学法指导上要引导学生掌握跳读、速读、精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并辅之以圈点批注,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揣摩、体会,从而把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
理清课文的结构特点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从文章中提炼关键语句,找到打开文章结构之锁的钥匙。
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可以教给学生“先解释词语再从说明效果上去分析”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和严密性。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出示幻灯片,学生对照图片,跳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运用图片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途径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跳读的特点是“取其所需”,跳读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探求知识。要求学生对照图片,找出相应的语句,学生在跳读时就会把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跳过去,注意力很快集中到需要的内容上来。有的用直觉来判断,有的却要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做出判断。
二.速读课文并勾画重点词语和句子,思考下列问题:
1.依照图片和说明的语句,可以概括出苏州园林“各各不同”的什么特点?勾画重点句,在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
2.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一特点?勾画重点句,在关键词语下加着重号。
3.看看各自然段是否与这几方面相对应,并勾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摘出来,完成课文结构提纲。
速读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通过捕捉关键词语(如:“一幅完美的图画”、“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和段落、句子之间的联系,弄通文理,并能整理、归纳出提纲。教师在此期间对学生加以启发和点拨,使学生暂时摒弃那种逐字默读的方式,学会那种线状跳读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速读是一个“压缩——串联——记忆——理解——活用”的过程。
4.教师板书学生所找的关键词语,学生完成结构提纲。
三.运用上述方法,自学课文第七、八、九段,找出与前一部分衔接的句子,找出中心句、关键词,圈点批注,列出提纲,在学习小组成员间交流。学生板书。
四.对照板书,总结本课内容。
课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以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的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总的特点的基础上,先具体介绍形成这个总体特色的四项设计原则,其次再谈其它的一些次要特色。先总说,后分说,使文章严丝合缝。
第二课时
一.观看苏州园林的纪录片,回顾本课总说——分说的结构特点。
二.引导启发学生揣摩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一)从整体结构上看:
1.教师启发:先总后分的结构,不仅使文章脉络分明,合乎逻辑,也显示出语言的严密性。这就需要总说和分说一致统一。那么课文中是怎样体现总说和分说的一致性的?文章中有几次直接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