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

251阅读 | 8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1页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2页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3页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4页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5页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甜尝一口甜 上传于:2024-06-22
《先秦诸子选读》中《论语》注释研究 文学与传播学院 10级汉语言文学 【摘要】:袁行霈先生在中学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加入了许多则论语,并为它们进行了注释。但是,其中一些注释与一些大家之作相比略有出入。如《论语·阳货》篇中的‘君子’‘小人’‘盗’教科书分别注释为在位者,平民,大盗。《论语·公冶长》中的‘乘’教科书注释为四。《论语·雍也》篇中的’亡之’教科书注释为死亡。为了探讨这些注释是否合理,本文尝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它名家之作对古今歧义注释及其原因进行了简要阐释和论证。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乘;盗;教科书;亡;盼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那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名与会者(包括52名科学家)经过四天的讨论得出的结论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论语对于今人的重要性。《论语》选修课反映出了语文教育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视与传承。我在中学时期接触论语,对中学课本上的论语注释深信不疑。而当我在大学课上再次上了论语课后,我发现这和中学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里的《论语》注释有一些不同。于是,我从当时孔子的社会背景去考虑,并翻阅一些作家的著作还有一些学习工具,我发现中学语文课本对论语的注释与一些作家对论语的注释有许多不同,因此对其进行论证。 1.产生的歧义注释 1.1君子勇而无义为乱中的君子是否是指在位者 在《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的第三十页。选取了《论语·阳货》篇中的一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课本中把‘君子勇而无义为乱’翻译成‘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我个人认为,《先秦诸子选读》把君子翻译成在位者是值得斟酌的。在《论语》中,君子一共出现了107次。对于君子一词,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君子,有德位之通称。(((意思是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和有位者的统称。君子在《论语》中出现大多数是指品德高尚之人,如(《论 语·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里仁》篇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学而》篇中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这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之人。而君子在论语中作为有位者的意思,可是说相对较少,只是在《论语》后面的篇幅出现过几次,如《论语﹒季氏>篇中的’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阳货》篇中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季氏》篇中的‘侍于君子’意思是‘服侍君主’。而《阳货》篇中的‘君子学道则爱人’意思是‘为官者学习了礼义就会爱人’。教科书把“君子”翻译为在位者,而且何彦与邢昺所著的《论语注疏》对“君子”所注也是有位者的意思。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呢?先从前文看,前面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根据教科书把君子译为有位者来翻译,意思是:‘有位者尊崇勇敢么?’这句话说得通。但接着孔子说的第一句话似乎说不通,孔子的第一句话是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有位者都把义作为做事的最高准则。自夏商到春秋并非所有君王都是明君,例如周幽王为了赢得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三戏诸侯,最终死于骊山。又如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剥夺一些贵族的权利,实行“专利”,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从例子上看,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把义当成做事的最高准则。孔子作为圣人也不是不可能不知道,他还告诫君王要为政以德。所以在这里把君子理解为有为者是不符合逻辑的。再看下一句:君子有勇无义为乱。教科书的注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乱。《辞海》里‘为乱’的意思也是作乱,造反。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把“为乱”注释为捣乱造反。(((赵宗乙老师写的《论语解读》把“为乱”注释为犯上作乱。(((由以上作品的注释可以看出,不管“为乱”是作乱还是造反或是犯上作乱的意思,都是有违抗君王,为悖逆或叛乱之行的意思。如果按照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注释把“君子”翻译成在位者放入原文,就是君王违抗君王,君王造反,君王自己发动叛乱,这样在逻辑上说不通。赵宗乙老师的《论语解读》也把“君子”解释为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君子”一词在这儿应该翻译成品德高尚之人。《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对言一共出现17例。 “君子”分别指道德高尚的人和有位者。“君子”与“小人”在《论语》中同时出现,当“君子”作为品德高尚之人的意思时,“小人”的意思就是一般的普普通通的人。当“君子”的意思是有位者时,“小人“的意思指的是百姓。而在前文,君子应该翻译成品德高尚之人。后文中的小人也相对应的应该翻译成相对应的普通人。 1.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中的盗是否是指大盗 同是上文中的那则论语。在其最后一句“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中,《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把“盗”的注释翻译为大盗。在《辞海》中解释大盗的意思有这三种:1.盗窃财物众多或进行盗窃活动猖獗的人。2.指大强盗。3.指窃国篡位者。(((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把“盗”注释为土匪强盗,这与教科书中所给“盗”注释的意思差不多。而李泽厚的《今读论语》也把“盗”注释为强盗。那么在《论语》中“盗”是否应该解释为大盗的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甲骨文的“盗”字的字形:。由此字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贪婪的家伙看到人家的器皿(也不过是个盆子)就会流口涎,于是心存不善,就想把它占为己有(“盗”本写作“盜”,上部是个“涎”——三点“水”加个“气”)。因此《说文解字》注:“盜,私利物也。”。(((王筠在《句读》中释私利物为 :“私有所利于它人之物也。”意思是将对他人有利的物品窃为己有。在《荀子·脩身》中有说到:“窃货曰盗。”而《广韵》也有说:“偷,盜也。” 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齐国人善盗乎?”意思是”齐国的人擅于偷盗么?”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盗是指如偷盗等小偷小摸的行为。在先秦两汉多用贼表示大盗,土匪强盗。《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孔子是先秦时期的鲁国人。在《新华字典》中有说,先秦两汉用“盗”,多指偷窃者,很少指抢劫者,到后来才演变成强盗,大盗。因此,我认为盗在这里应该翻译为偷盗,而不应该解释为强盗。所以,“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子路问,品德高尚的人崇尚勇敢么?孔子回答,品德高尚的人认为义是高尚的。品德高尚的人勇敢而没有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作乱。普通人勇敢而没有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偷窃。’ 1.3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乘是几匹马 李泽厚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也是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也是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更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等许多著名的大学客座教授。他的许多观点被奉为经典。就这样一个精通中外的大家,自然对《论语》颇有心得。他的《论语今读》在现代被广泛流传。抱着对他的崇拜之心去品读《论语今读》,当我读到他选取《论语·公冶长》里的一句,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看到他把“有马十乘”翻译成有十匹马。我对此产生了歧义看法,这里的歧义主要是“乘”这个字。李泽厚认为一乘等于一匹马,他因此把“十乘”翻译为十匹马。而高中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把“有马十乘”翻译成有马四十匹,这与杨伯峻先生的《论语正义》对“有马十乘”的翻译是一样的。后来我去翻阅资料,看到《说文解字》中有提到关于乘的注释。《说文解字》提到‘:驷,马一乘也。’(((看到《玉篇》也有提到‘:驷,四马一乘也。’这里的意思是四匹马称为一乘。其实不止是马,在古代四都称为乘,如乘壶,乘处在古代分别是四个壶和四个同处的意思。在《论语·学而》篇中也有提到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的“乘”字,李泽厚把它解释为兵车。杨伯峻先生在《论语正义》中也是把千乘解释为一千辆兵车。再看《汉语字典》的解释:‘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所以,把十乘解释为四十匹马或是十辆兵车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李泽厚在《论语·学而》篇把“千乘”翻译为“一千辆兵车”,而在《论语·公冶长》篇却把“十乘”翻译为“十匹马”。其前后意思自相矛盾。综上所述,李泽厚把“十乘”翻译为“十匹马”是错误的,应该把“十乘”翻译为“四十匹马”。 1.4亡的解释和如今的亡意思相同么 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有注《论语·雍也》篇中的一则:“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教科书把亡之注释为死亡,宋邢昺在《论语注疏》中注:“亡,丧也。”我们先看亡这个字,《汉语字典》中说亡有两个读音,一个是wáng,一个是wú。当亡字读wú时,《汉语字典》中说:“古同“无”,没有。”如在《论语·雍也》篇中有提到:“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里的“今也则亡”意思是现在也没有了。在《论语·八佾》篇中:“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少数民族有君主,还不如华夏各国没有君主呢。这里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论语·子张》篇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其所亡”的意思是,每天学到一些自己未知的知识,这里的‘亡’是‘无’的意思。在《论语》中对于死亡大多都是用“死”字来表示。如《论语·先进》篇中的“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渊死”的意思是颜渊死了。《论语·子罕》篇中的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里的“后死者”翻译为比我更后死的人。这些都是用死表示死亡。当然,《论语》中提到有‘死‘字的篇目远不止这些。在《论语》中的‘亡’字一共出现11次,除了对“亡之”这个意思,各个大家们对它的意思有不同看法,其余的亡字,都是‘没有’的意思。我们从前文的内容上看:“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意思是:“伯牛有疾病,孔子去看他,而且从窗户里拉着他的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侯氏的话:“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由此可以看出伯牛是得了很重的病,但是并没有死亡。赵宗乙老师引用了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三的一句:“孔子于颜子曰死,于冉牛曰亡者,以死对亡则异,通言之则一也。死矣者,已然之辞,亡之者未然之辞。”(((意思是:“孔子对于颜回的死称为死,对于伯牛的死说成亡,两个都说得通只能选择其一。死,指的是与世长辞。亡,指的是还没有死亡。”而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把亡之解释为难得救了。因此,我认为“亡“字不应该翻译为死亡,而应该翻译为还没死但没得救活了。 1.5“盼”字的歧义意思 《论语·八佾》篇中有一则论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话是子夏引用于《诗.卫风.硕人》。在《诗.卫风.硕人》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闵庄姜美丽的容貌。中学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把“盼”字翻译为闪闪转动是否正确呢?我们看《新华字典》的“盼”:眼睛黑白分明。而且在《朱熹集传》这样解释:"倩,口辅之美也。盼,黑白分明也。"《说文解字》中说:“盼,目黑白分也。(((因此,我认为盼字在这里指的是黑白分明的意思,而不是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