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

279阅读 | 10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1页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2页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3页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4页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5页
护理毕业论文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150.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孤独野鬼 上传于:2024-05-28
ICU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住 ICU的32 例患者的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回顾性调查。 结果 院内感染发生率 25 %。结论 ICU 病室设置、规章制度执行力度、患者抵抗力低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病人免疫力低下等是我科ICU 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 ICU),是集中疑难重危病例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的单位〔 1〕,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院内感染是 ICU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影响患者住院预后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引起病情恶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巨大浪费,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ICU 作为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区域,因其患者多来自于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差,患者接受较多的治疗和监护措施,大量应用抗菌素,产生耐药菌的机会多,加之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 ICU 患者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房;又因患者治愈后,又回散到原科室,使在 ICU 的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而引起流行 ,ICU 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 ~ 4 倍[2],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之一。医院感染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可见 ICU 病室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控制感染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011 年7月25日至2011 年8月11日,收住我院 ICU后接受治疗,24 h 无医院感染, 入住 ICU 时间﹥24h ,每日监测患者感染进展直至出 ICU 72h。调查患者共32例,年龄42~ 89岁, 平均44. 7岁。 其中男21例 ,女11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其在 ICU 接受治疗后医源性感染的情况,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采用的统一院内感染诊断标准[3], 依据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 血象 细菌培养 X 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2 结果 在32 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例,发生率为25%, 2. 1感染部位及菌群 表1 医院ICU院内感染部位的调查结果 感染部位 感染例次 构成比 (%) 下呼吸道感染 4 50 泌尿道感染 2 25 血液感染 1 12.5 其他感染 1 12.5 表2 检测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 株数 构成比(%)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37.5 不动杆菌 3 37.5 肠埃希菌 1 12.5 肺炎克雷伯菌 1 12.5 2. 2 年龄,性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在8例感染患者中,有6例男性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年龄在65 ~ 86 岁之间感染率最高. 2. 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 2. 4 侵入性操作 32 例重症监护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 。 2. 5 抗生素的使用 32 例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 96. 1%,常用广谱抗菌药物包括,泰能 ,哌拉西林 ,万古霉素 ,喹诺酮类 ,头孢菌类等。其中治疗用药65.1%,预防用药 26.1%,治疗+预防8.8% .一联使用率 75.2%,二联使用率24.8% 3 讨论 3. 1 ICU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3. 1.1自身特点 ICU 病室内的患者,绝大多数病情极其危重,全身状态,营养状况和抗感染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应激功能减退,易感性增强,难以控制,使 ICU 的患者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 3. 1.2环境的特殊性 病房所处位置相对闭塞,通风换气不良,空气污浊;仪器设备多,治疗操作量大。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 ICU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3.1.3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 从而成为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4]。泌尿系导管 动静脉导管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吸入装置 采血针 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 不仅可能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 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有创伤口的增多,增加了菌血症发生的可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3.1.4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引起菌群失调 完全胃肠外营养已成为许多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因正常胃肠道功能废弃,导致肠道内厌氧菌生长过度,有些患者应用后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从而引起感染。 3.1.5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感染监控的思想认识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控制院内感染的质量问题,工作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 30%。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在接触患者 2 ~ 5 h 后, 仍可查出病原菌,因此医护人员的手不仅传播病原, 还可成为病原传播储藏所。 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ICU 病房工作繁重,抢救生命时需要快速,往往造成无菌操作不严格,为继发感染埋下隐患。[5] 3. 1.6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繁殖和增加 ICU 患者病情危重,使用抗生素品种多,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三线抗生素的使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菌群平衡,也易引起院内感染 3.1.7医疗仪器消毒与灭菌不彻底 如: ICU 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材料特殊,无法彻底消毒 长期存放使用,增加感染源和感染机会 3. 2控制措施 3.2.1 健全医院控制感染体系  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加强 I CU感染的控制与监测。 3.2.2加强 ICU病房的管理  对免疫力低下、 重度感染传染病患者设置单间 ,并有专人管理;病室干净整洁 ,空气流通 ,谢绝病人家属探视。为防止本室医护人员带来院内或院外的杂菌 , I CU病房应换拖鞋入室 ,地面及拖鞋定期消毒 ,防止传染源的室外传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控 ,紫外线消毒,每日早中晚常规消毒 3次 , 1 h /次 ,灯管每周用 95%酒精棉球擦拭 1次 ,每季度用紫外线仪器测 1次 ,灯管使用累计超过 1 000 h立即更换。紫外线消毒适宜温度 24℃~40℃,相对湿度 40%~6
tj